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新湖南云”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2-06-02 16:30:13 红网时刻

50.png


“新湖南云”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及思考

内容摘要 县级融媒体中心所依托的省级技术平台绝不应只是冰冷的软件和模块,而应是内容生产、平台运营、人才培训等全方位的对接融合。本文以“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全面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为观察对象,旨在探寻二者在“建强用好”过程中彼此成就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 新湖南云 技术平台

□周韬 唐志军 蒋小康

“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浏阳分会场”开幕式、“秋收杯”湘赣边革命文物讲解大赛、江西铜鼓汤里之夜……2020年11月14日,湖南浏阳市融媒体中心一天进行了3场融媒体直播,吸引百万粉丝围观。一个县级媒体平台,如此高频率的同步直播节奏,以前难以想象。

2019年初,湖南省委正式确定湖南日报社为服务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省级技术平台建设单位。按照“科学建设、适用管用”的工作方向,湖南日报社充分依托原用于自身融合发展的“中央厨房”平台,自主研发可满足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需求的“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69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入驻“新湖南云”;以“新湖南云”为依托,立足移动端的县级融媒体生产传播体系初步建成,省县两级媒体之间的相互赋能初步成型。

一、高标准建强平台

“新湖南云”平台严格对标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建设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和总成,坚持以“4K+5G+AI”技术为引领,以呼应县级媒体融合需求为指向。

平台功能日趋完善。立足国标要求的“策采编发审管效”等7大功能设定,“新湖南云”在自主研发中进一步细化为22个功能模块、100多个功能点。结合运营需求,在融媒体客户端上深度嵌入集成各地个人办事、法人办事等功能,提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线投票、答题互动、积分商城和广告系统等功能。2020年以来,根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需求反馈,平台保持每两周一次更新迭代的节奏,开发完成了短视频、电商和分类信息等系统,助力区县实现“新闻+政务+服务+其他”的全功能诉求。

平台内容互联互通。依托省级平台的通联协作功能,县级融媒体中心既可一键调用湖南日报社各媒体生产的优质稿件,也可将自身原创稿件投稿至省平台,同时各县级融媒体中心之间也可相互取稿。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以及全国两会等重大新闻场景,“新湖南云”平台每天精心筛选相关原创稿件,持续向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推送,并积极采用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生产的优质作品。

平台响应及时有效。建设实施期间,湖南日报社制定了“线上诉求随时回应、线下需求一天抵达”的刚性指标,确保及时响应各融媒体中心的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进行技术平台使用、内容生产和平台推广等线下培训200余次,全方位、点对点地提升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操能力,帮助其补足采编、技术、管理等短板,助力全媒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此外,还不定期前往各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新媒体生产和制作专题培训。

平台运维安全可靠。“新湖南云”平台现拥有3个数据中心,存储、计算、带宽等资源储备充足,做到了同城异地安全冗余、多副本数据保障。平台已通过公安部三级等保备案,完成了“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的备案,同时完成所有入驻县级APP的安全评估备案。

二、高质量赋能用好

中央要求,“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枢纽”。湖南日报社紧紧围绕这3个建设目标,秉承作为“方案设计者”“平台打造者”“技术提供者”“内容输出者”和“队伍培训者”这5个定位,推动“新湖南云”全面赋能各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融合。运营一年来,入驻“新湖南云”的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均呈现出从“建起来”到“用起来”的良好态势。

基层传播力大幅提升。传播力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必要条件,也是融合改革的主要目标。浏阳市融媒体中心将“掌上浏阳”客户端建设作为推进媒体融合的关键和枢纽,形成了“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的发布机制,构建起“全媒调度、全网传播、全域覆盖”的传播体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幅提升。2020年以来,创作了“10万+”微信作品10条,“1000万+”抖音21条,其中最多一条点击量达1.4亿次。近150万人口的浏阳市,其“掌上浏阳”客户端注册用户已近50万,单日最高访问量达247.1万,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县(市、区)媒体客户端前列。

政务服务商务加速扩展。围绕着“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客户端服务功能迅速强化。湘乡市融媒体中心依靠“新湖南云”的个性化开发支持,在“新湘乡”客户端上架511个政务许可服务事项,将服务群众、企业的主阵地,全面切换到移动互联网主战场。临武县融媒体中心通过与银联和光大银行的数据打通,实现了本地自来水缴费、电费缴费、话费缴费等服务。靖州县融媒体中心通过与当地社保部门、图书馆和农特产品龙头企业,共同研发小程序,探索出技术产品输出的新路子。

运营能力稳步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生存下来并强壮起来,是困扰很多媒体人的难题。在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邵阳县,该县融媒体中心摸索推出了基于直播常态化的定制化服务体系,运营体系初步完善,造血能力稳步增强:一方面,锁定各机关单位,仅每月一次的税务部门发票摇奖活动,全年就为融媒体中心创收近100万元;另一方面,营销触角延伸至房地产、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等,2019年6月至今,先后策划承办70余场次大型直播活动,实现自主创收600多万元。

三、高效能化解问题

面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一时代命题,不少县(市、区)借力省级技术平台的加持,都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建设路径和模式。但囿于主客观条件限制,仍存在融合意识不强、机制人才欠缺、“造血”功能偏弱等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既需要自身发力,也需要多方给力,促成这些问题在“建强用好”的实践中得以改善乃至解决。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综合湖南各地情况来看,凡是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重视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均胜于其他县域。这就需要各县级党委主要领导,要有把这项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当中去督办的主观能动性,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引领,从体制机制层面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创造最有利的条件,用融合实际效果倒逼融合责任意识。上级党委在考核县级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时,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发展可引入“效果导向”,以细化考核。

加强顶层设计,释放改革活力。很多县级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呼吁,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政策,希望中央和省级层面能够细化顶层设计,指导他们按照媒体融合需求,对机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释放改革活力。如人才引进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从实际出发,调整对“人才”的定义,不要不切实际地以985或211高校为人才衡量标尺;可通过省级层面协调,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与众多二本院校乃至高职院校的定向人才培养机制,为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可持续的人才补给。

加强数据赋能,提升服务效能。目前,各地“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建议逐步将各地政务服务改革成果应用到省级技术平台,支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省平台做进一步数据对接和打通,进而赋能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将可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的事项、需网上申报线下办理的事项等,全部整合到融媒体客户端,实现填写材料、申报事项、进度查询等服务“一端解决”,更好地将政务服务改革成果惠及群众,也更直接地帮助县级融媒体在服务群众中提升造血能力,形成自身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系湖南日报社机构融媒体中心)


作品链接:

“新湖南云”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编辑: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