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而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
本期阅荐为您重点推荐碳达峰、碳中和系列学习书单。
01《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书名: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作者:庄贵阳、周宏春主编(华景时代)
书号:9787522309163
定价:58.00元
出版社:中国财经出版社
永州图书城有售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25年、2030年、2060年三个重要 时间节点,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项要求,以十二章内容阐述了国际视野下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并从概念内涵、实践路径、能源基础、投资需求、科技创新、消费变革、综合应对、碳定价机制、城市引领、目标协同、碳汇作用、全球合作十二个方面全方位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回答了碳达峰碳中和有什么深刻含义、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量、中国又该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行动又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等问题。内容宽而精,行文流畅、简洁、客观 、规范,深入浅出,既可作为增强党员干部抓好绿色低碳发展本领的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一般读者的碳达峰碳中和普及读物。
02《读懂碳中和》
书名:《读懂碳中和》
作者: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书号:9787521732344
定价:168.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永州图书城有售
内容简介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从“十二五”起,就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社会发展目标,并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森林碳汇等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书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与来自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能源局、科技部、国家气象局的专家和学者合作,涵盖能源、经济、环境、建筑、交通、科技等多行业学术背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政策、能源等宏观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了我国到2050年的低碳发展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的建议。
03《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
书名:《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
作者:杨建初,刘亚迪,刘玉莉
书号:9787521735505
定价:68.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永州图书城有售
内容简介
一本书了解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助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备受关注的“碳达峰”“碳中和”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经济、社会将会被如何影响?企业、机构与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这是一本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的普及读物。它阐述了低碳战略的背景、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从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公众意识等层面分析了蓝图与行动路径,便于企业与机构掌握方向与趋势,制定相应规划,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04《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
书名:《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
作者:王广宇
书号:9787500167570
定价:68.00元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永州图书城有售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碳中和实现的金融驱动力和经济分析,结合金融投资的一线实践,提出金融支持绿色转型主要有三个作用域:绿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转型金融——尤其是后者,在双碳目标落实中将发挥关键作用。本书还对碳金融、碳足迹、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监管等前沿问题深入分析,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及碳金融体制机制,着重发挥转型金融在孵化突破技术和驱动产业“转绿”方面的作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靠政策、市场、技术三者合力完成。本书另外从数字化减排、有为政府以及新实体企业行动等角度,梳理绿色转型的综合路径。现代企业实施“减碳为零”战略,更多企业家抱着“重做一遍” 的精神躬身入局,吸引更多长期金融资本,投向低碳零碳科技,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规模化绿色产品和服务,才是全社会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通途。
05《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书名:《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作者:曹开虎
书号:9787121421563
定价:69.80元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永州图书城有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的科普读物,我们试图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清碳中和的来龙去脉和深远影响。本书将通过六大章节回答以下问题:①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② 我们凭什么能够实现碳中和?③ 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将做出怎样的努力?④ 碳中和世界是怎样一幅画面?⑤ 面对未来世界我们该如何做?⑥ 碳中和时代下,国际能源格局将会如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