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杨家伟 长沙报道
“即使没有能力去改变,也有责任去关注。”2004年2月,带着这样的信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刘盛带领34名志同道合的学子,组建了第一届“三农学会”。三农学会成立后,在2007年收到了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回信,信中肯定了学会成立的意义,并勉励三农学子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18年来,三农学会不断探索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致力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实践、研究以及国家农村政策宣传,当年34人的组织已经发展成为几百人的团队,学会获得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湖南省大学生“十佳社团”等2项国家级、4项省级、7项地厅级、15项校级奖项共计29项荣誉。
三农学会帮助基固庙村成立“老年协会”。
绽放,让初心历久弥坚
学会在湖南省永州市打鼓坪林场黄土芨村成立了农村信息站,通过向信息站传递科技信息、政策法规等资料,向当地村民宣传国家的农村政策和致富消息;在安徽省阜阳市南塘村入股了兴农合作社,以大学生社团的名义成为了合作社的特殊股东,建立老年人协会,和文艺宣传队一起在邻村巡回演出,宣传新乡村建设;在湖南省浏阳市南棚湾建立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实践艺术农田”,在为当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同时,对农田采取认领DIY制,以促进“校-村”长期合作交流;在湖南省益阳市武潭镇基固庙村开展了“十佳儿媳”、文艺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农村的民风活跃起来……
学会成立18年以来,组织了40余次大型下乡支农活动,1000余名三农会员积极投入支农活动中来,支农队员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省份进行了数百次调研,形成了300余份报告,先后被当地政府采纳或被权威目录收录。
三农学会下乡活动陪伴留守儿童。
坚守,让梦想永不停步
三农学会以益阳市桃江县罗家坪乡基固庙村为支农起点,在这里帮助当地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调研考察当地楠竹产业情况并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同时,三农学会成立“蒲公英”支教团队,坚持每年到村支教陪伴该村留守儿童,与基固庙村建立并发展了校村长期友谊,现累计支教陪伴1000余名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
2005年学会第一次来到基固庙村进行支农活动,在支农队员与当地老乡因语言不通难以交流时,10岁的熊天才带着支农队员们走村串户、做翻译。熊天才20岁从武警部队退役后,军人肩上扛起的责任和三农学会“有责任去关注”的思想始终影响着他,“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和奉献家乡发展、服务家乡父老的使命让他选择了就读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园林设计专业并毫不犹豫加入三农学会,继续书写三农学会与基固庙的故事。从一个人故事,我们看到一群年轻人和一个村庄的十余年故事。
三农学会下乡调研。
追逐,让青春乘风破浪
刘盛是“三农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在校时参与创办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和“三农学会”,毕业后创办“绿色潇湘”环保组织并任理事长,近年又发起成立“河流守望者发展中心”,致力湖南生态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为推动我省环保公益组织发展、保护三湘四水作出了许多贡献,获评2017年“绿色湘军杰出人物”。
李卫星是三农学会会员当中最亮丽的那朵“浪花”。他带着三农人的誓言和信念,在家乡成立10余名大学生组成的、为乡亲提供培训的“爱乡会”;同学聚会穿着沾满黄泥的解放鞋,他保持着朴实、不善言辞的“农民形象”;他6年间写下30余万字的支农思考笔记。他考上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独自指导工人在两个月内种下近30万株小树苗……在苗木基地浇水,停电后去复闸时,他不幸意外触电身亡,倒在了献身“三农”的事业上。
郑成义2009年毕业后在湖南省龙山县元宝村当上“大学生村官”,现在已经是村党支部副书记。他率先建起“农家书屋”,并联合农民党员试种植大棚蔬菜。现在,他正准备将种植技术推广,带领全村致富。
“关注三农,塑造自我,建设新农村”是三农不变的誓言;“即使没有能力去改变,也有责任去关注”是三农持久的信念。三农学会将以成立十八周年为新起点,持续关注“三农问题”,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担当起青年责任,为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增添亮丽的青春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