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2年的11月22日,中国边防军队全线停火,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中印边界形势从此基本稳定下来。
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两国长期以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为大致的分界,形成了传统的习惯界线,分为西、中、东三段。中印建交后,为维护中印友好关系,集中力量应对美国及其支持的台湾当局威胁,中国对印度试图侵占中国领土的行为一直保持克制忍让。中印边界维持了近十年的和平状态。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叛乱后,印度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大片领土要求。8月25日,中印边界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北朗久地区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为缓解局势,中国政府于11月7日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遭到印度拒绝。此后,印度把中国的忍让当作软弱可欺,大肆采取所谓的“前进政策”,不断以军事行动蚕食中国领土,破坏边界现状。中印两国军队在边界犬牙交错,形成对峙,大规模武装冲突一触即发。
1962年10月12日,印度下令要把守卫中国领土的中国军队“清除掉”,18日印军在边界东、西两段开始全面进攻。10月20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奋起自卫反击。在西段一举扫除了印度军队在中国境内建立的全部据点,在东段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了表达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中国政府宣布于11月22日停火,并自12月1日起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单方面后撤20公里。
这场边境自卫反击战速战速决,中国捍卫了尊严、保卫了领土主权,既给入侵者以惩罚,又避免了长期纠缠,使军事力量可以继续集中于主防方向。同时,在国际上开创了为谋求和平解决国与国边界问题,胜利军队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主动交还缴获物资和释放被俘人员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