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茶园寄寓着茶乡的希望。
胡维霞和她的茶故事
文/向卫华
在古丈茶业界,胡维霞绝对是个大咖,她和她的茶故事广为流传。
赤橙黄绿青蓝紫。暮秋时节,山野灿烂,在“窝塔茶山”的一棵开满桂花的树下,在温暖如春的秋阳照耀下,在袅袅升起的茶香萦绕中,在古丈茶业界有“茶痴”之称的胡维霞女士,给我娓娓道来,讲述了她和她的故事,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故事。
前排右三为胡维霞女士
说来我和胡维霞应算是老熟人了。她的一个堂哥是我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她又是我的一个堂弟—有着“终身茶王”荣誉称号的向春辉的徒弟。但相熟不一定了解,因为有的人往往把自己最精彩的故事隐藏于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从不轻易敞开心扉让他人去触摸。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与胡维霞面对面的进行交谈。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屈指算来,我与茶结缘已经有三十年了。”胡维霞的话匣子就这么打开了。
和茶相伴越久,就会越明白,茶只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来时走过的路,回味一路上的艰辛,品味一路上的付出,玩味一路上的喜悦……
古丈是茶的世界,千年茶乡,养生之地。“县城是个山窝窝,四周茶园遍山坡,早采鲜叶晚炒茶,姑娘后生歌满河”。胡维霞家的屋后就是一块茶园,邻居中就有不少是茶农。这样,她一出生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睁眼,就是醉人的绿;一入梦,就是沁人心脾的茶香。“栖于山水之间,行于茶园阡陌”,这是种在胡维霞灵魂里的初心。
生于茶乡而爱茶,以茶为生结茶缘。1991年8月8日,刚满17岁的胡维霞被安排到县外贸茶叶公司上班,从这一天起,胡维霞开始与茶结缘,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通过与同事的交流沟通,加上自己的悟性,渐渐入门,最终爱上了茶业这一行。为提升对茶的悟性,1993年,胡维霞到湖南农业大学研学茶叶的专业知识;后来还自发自觉地经常去外地参加展会交流,了解除古丈之外的茶业市场。
坚守本心,向外生长。1998年,县外贸茶叶公司改制,胡维霞成为一名下岗职工。何去何从,胡维霞面临着人生抉择。“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打开一扇窗。”于是,她咬紧牙关,重头再来,鼓起勇气在县城河街开了一处茶庄,冠名“古阳河茶庄”。那个时候的县城,敢开专门经营茶庄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可以说胡维霞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随后,胡维霞的茶庄把卖茶转换为以茶为媒介,和喝茶的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这是勇于创新的一种商业模式,并且在商业的模式里面注入了情感元素;此后,在古阳河茶庄的基础上,胡维霞成立了古阳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把古丈毛尖的专卖店开到了州府吉首,省城长沙,实现了从茶叶销售门面到正规茶企的转变,同时还在树栖柯、梳头溪等地创办茶叶基地和加工厂,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收购、销售的全覆盖,在古丈茶业界闯出了一片天地。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茶庄和公司冠名“古阳河”?在古丈人的心中,古阳河是母亲河,古阳河滋润着河两岸青青如画层层叠翠的茶园。“阳河茶庄和古阳河茶业的冠名正是源于这条母亲河。”胡维霞的解释,让我这个对地名文化略有研究的人,感到任何一个地名的冠名都是有文化元素的。
望着暮秋时节依然翠绿的“窝塔茶山”,胡维霞说:“回望自己的创业历程,收获是颇为丰盛的!”从胡维霞的身上,我们可以悟出“一切困难都只是前进路上的一种磨砺而已,路会愈走愈宽”这个哲理。
古丈有条茶文化街,是古丈的地标。说起这条茶文化街,胡维霞是绕不过去的。“我是第一个搬过去的,当时压力确实挺大的。”回忆当时从河街搬到茶文化一条街的情形,胡维霞坦言道。2008年,新区建成后,已在县城河街购买了门面专营古丈毛尖的胡维霞,毅然带头搬迁,到新区租门面卖茶叶。
古丈毛尖是闻名遐迩的茶叶名品,但因为缺乏规范,茶叶市场有点乱,其直接后果是原本属于“山珍”的古丈毛尖被卖成了“白菜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胡维霞为茶农和茶企鼓与呼,等到县里的高度重视,这样在政府的大力规范、引导下,古丈茶叶市场逐步转型为专业化、高品质的古丈毛尖茶文化一条街,经营茶叶的商家有四五十家,市场聚集效应不断强化,成为了古丈毛尖的“打卡地”。
境随心转,有容乃大。胡维霞是一个很有情怀的茶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一个人富裕不算富,只有通过做强茶产业,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才是真正的富裕。”胡维霞说。2012年,她把创业富民的着力点深扎于田野大地,放到了古丈县地理位置偏远、苗族聚居、茶叶产业发展滞后的坪坝镇,与天地合一,与茶香共舞,开辟属于自己的茶园基地,创办“古阳河”系列品牌;在成就自己一番事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使坪坝镇的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一花引来百花香,在胡维霞的示范引领带动下,如今的坪坝镇创业方兴未艾,成为湘西自治州“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乡镇”。
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共同富裕,是胡维霞的初心。为提振当地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她采取“党建+公司十工厂(基地)十农户”的模式,与坪坝镇近千户农户结对抱团,一起往共同富裕路上奔。有了团队,古阳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在不断壮大,建有茶园基地1100亩,其中优质有机茶园300亩,建有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200平方米,建有产能200吨茶叶加工生产线一条,如今“古阳河”品牌茶系列已销往全国27个省市,年销售收入2千多万元,是湖南级省农业龙头企业。
茶园一撇
茶旅结合、茶旅融合、茶旅一体,是“古阳河”品牌的经营理念。随着基地和企业的发展,胡维霞把她的基地和茶厂办成了示范点,茶厂、办公楼、培训楼,置身于茶园之中,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一年四季都有鸟语花香,充满了古丈苗乡特有的诗情画意,摄人魂魄,撩人情思。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传统文化与旅游观光有着最佳结合点,越来越多都市游客来到这里寻找梦中的乡愁。
企业发展迅猛,人也就更加稳健,底气十足了。我感觉得到,胡维霞本是武夷山里,经常跑进茶园的一个害羞丫头,柔弱女子,随着古丈的声名远播而成长,为了茶生意,不得不强势起来,勤奋,日子久了,倒是真的变成了精明强干的企业家。“胡总”这一称呼也就在古丈茶业界叫响了。
“什么时候,当你倾力做一件事,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热爱它喜欢它,并想用它造福更多人,那么财富自然滚滚而来,幸福也会如影随形。”在倾听胡维霞讲述她的茶故事时,我不时品玩这句不知道是谁说的话。
胡维霞十分爱才。2006年,胡维霞开始跟“茶王”向春辉学习炒茶,有一次,参加古丈毛尖手工炒制的现场表演,她出场的时候刚好是“茶王”在灶台下烧火。火烧得很旺,更加考验她的手上功夫,炒茶的速度更要快、均匀,结果她炒出来的成品茶让“茶王”刮目相看;看到胡维霞对于炒茶甚有天赋,并且勤奋、执着,“茶王”就收下了这个女徒弟。这样,胡维霞和“茶王”就有了14年的师徒情谊,并为“茶王”专门建了“大师工作室”。
“茶王”向春辉
立足优势,打响品牌,共谋发展。为提升古丈茶知名度,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实现三者深度融合,胡维霞与湖南农业大学开展“校县合作”,作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聘请该校多名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对茶品牌升级进行创新。此外,胡维霞把基地作为古丈县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今年11月成功举办了“返乡人才为茶产业献计献策暨古丈县第四期科技特派员沙龙”,嘉宾纷至,高朋满座,畅谈古丈茶产业发展,在茶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都体现了胡维霞的格局,一切都为古丈茶。
作为茶人,这些年来,胡维霞一直坚持自己的理念。她认为古丈茶的“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做条、提毫”八道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可以说“名冠三军”,在全省处于第一集团。常有同行问她,公司成立这么多年来,举办了几次茶叶制作培训?胡维霞爽快地说道:“一次都没有举办过!”原因就在这里。她认为,真要举办培训班的话,那就请专家对古丈茶人进行理念方面的灌输,拓展思维视野。
除了茶人这个头衔,胡维霞还有一个州政协委员的头衔。她说:“古丈毛尖是上天赐给古丈人的珍品,是一个富民强县的宝贝,自己要想方设法实现茶人与政协委员这两者的同频共振,为古丈毛尖,为家乡父老,为推进古丈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新古丈持续发力。”
一切皆有因,一切皆成缘。说胡维霞在古丈是个茶人,一个真正的茶人,缘由她的头衔很多,如果要印名片的话,那些头衔在小小的名片上装不下,除了湘西自治州政协委员外,胡维霞还有湖南省茶业协会会员、州茶业协会会员,古丈县茶业协会副秘书长、理事,评茶师等头衔。
古阳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窝塔茶山”
每一片茶叶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每一片茶叶都是跋山涉水而来,与我们有缘,与我们相遇,绽放她灿烂的生命。“是古丈毛尖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点什么,为了这片‘宝贝’叶子,也为自己美好的未来。”望着秋阳下翠绿的“窝塔茶山”,胡维霞说,脸上的笑容纯净得像个小女孩。
有理想、有追求、有爱好,生活才不会乏味。胡维霞与她的茶故事,永远都没有谢幕的时候。
如今,古丈高铁时代到了,古丈与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古丈的朋友圈越来越多。我希望古丈的所有茶人都像胡维霞一样,书写茶人传奇,圆自己的梦想。
向卫华,任职于湖南省古丈县委组织部。古丈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神州文艺》签约作家。创作近300万字的文学作品,主编《古丈县地名志》《古丈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书,总纂第二轮《古丈县志》,出版《古丈史话》《古丈记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