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看着河里这些欢快戏水的孩子,我却倒吸一口凉气

2021-07-28 09:29:35 红网时刻

惹巴拉是里耶之行的搭头。

这个景区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的洗车河与靛房河交汇处,北距龙山县城75公里,由捞车河村的彭家寨、惹巴拉、和梁家村的梁家寨三个土家族村寨构成。

惹巴拉玩什么?有三叉河上气势宏伟的“Y”型土家风雨桥,有历史悠久的土家族聚集地,有经风历雨200年依然完好的土家族民居。但都没有提起我丝毫的兴趣,因为我对七月的热浪望而生畏,只好在桥上无精打采地瞎逛。

以“Y”型桥为中心,环顾四周,让我眼前一亮,三叉河三个河口都有人在游泳。有的是父亲带着孩子游,有的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游,有的就是一群男孩在游,有的是三五女孩在游,还有一母亲河边洗衣服两个小男孩赤条条的在打水仗。随便哪个河口望去都有河面晃动的脑袋瓜。

野泳4.jpg

还有一母亲河边洗衣服两个小男孩赤条条的在打水仗 摄影:绿荷田田

此情此景,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全国人民都视下河野泳为“洪水猛兽”,难道这里就是“法外”之地?难道不危险?难道乡镇干部都不来干预?难道老师都不来巡河?

这让我想起几天前某平台的一则消息:一小学生假期在水库野泳溺水死亡,父母把水库管理告上法庭,说是他们管理不好造成自家孩子溺水,要求赔偿30万。类似事情在多地发生,除了家长,老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当地相关管理部门都跟着担责。批评、检讨、赔偿、降级等。试问,假期学生在家里野泳死亡的罪过谁担得起?于是乎,学校必须“严防死守”。

野泳3.jpg

三五女孩在河中戏水 摄影:绿荷田田

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跟我说过,到昨天为止,她在十天之内完成了全班55名同学所有的家访任务,面对面地告知学生不能野泳,让学生和家长当面签字,证明自己已经尽了告知义务。最让她难受的是住八楼却没有电梯的学生家访,50多岁的女教师,一个来回,这大热天的,着实不易。她回忆,爬楼不算什么,有的老师还遇到不讲理的家长,被打的;有的女老师遭遇危险不敢说的。听到这里,我有些震怒,家访是对的,是应该的,可那是在必要的时候。为了学生不去野泳而家访所有学生真的必要么?学生的安全需要保障,那老师的呢,谁来保障?

这位老师说,她在县里、乡里当老师的同学已经安排河边值班巡逻了。原来,“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的战场除了三尺两台还有河道边!

看着惹巴拉的大河里这些欢快着的孩子,我得好好想想。

这里的学生就不怕危险?如果有危险,谁都怕。可是这些孩子一定都是从小下河游泳的,有了基本的游泳本领,一般情况下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仔细一看,大家都在河滩边的浅水区活动,有危险的地方,孩子们没有去,危险系数大大的降低了。每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十个八个的孩子一起戏水打水仗,多几个孩子一起,大家互相有个照应。这是孩子们从小养成的规避危险的意思。

野泳1.jpg

孩子一起戏水打水仗,多几个孩子一起,大家互相照应 摄影:绿荷田田

父母不管吗?一定管的,仔细看看,河里就有父亲带儿子游的,有父亲带女儿游的,有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游的。即便没家人陪伴,父母也会叮嘱“莫去水深的地方哦”,或者会恐吓“水深的地方洗澡淹死你”。其实,关于野泳,我印象中还有被家长威胁的:“下河洗澡老子打断你的脚”。农村长大的孩子因为偷偷下河游泳被“家法”伺候也是常事。

野泳2.jpg

河里就有父亲带儿子游的,有父亲带女儿游的,有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游的 摄影:绿荷田田

这里的老师就不需要河道巡逻?大概是不需要的。放假了,学生的监护人从老师变成了家长,家长应该也必须尽到管理自己未成年孩子的行为的责任。再说,大江大河,天宽地阔,老师能守住多少地方,真要有事老师能守得住吗?

野泳5.jpg

全国人民都视下河野泳为“洪水猛兽”,难道这里就是“法外”之地? 摄影:绿荷田田

闲来无事,闲话身边事。生命大过天,安全无小事,学生野泳出事的事件年年有报道,必须重视。但我觉得还是要有个度,学生下河游泳的安全事项学校需要宣传,政府职能部门做好基本的防范,而不是“围追堵截”。孩子离开了学校就应该由家长管理好,要么做好监护,要么在自己的监督范围下让孩子学会游泳,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你觉得家长在教育孩子野泳方面需要怎么做呢?


来源:红网论坛 作者:红网论坛@绿荷田田 编辑:李俊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