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维扬书生
5月23日,河南郑州。在杜甫故里,一群穿汉服的小学生用英语和普通话为游客介绍各景点。老师称这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每周来一次,既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也传承传统文化。(5月27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景区,都可以看到“小小讲解员”的身影:2020年10月,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打造出一支宣讲红色故事的“新时代越秀少年思政小讲师团”,这些由当地青少年组成的红色金牌讲解员,通过讲解红色人物、红色史迹、红色物件、红色事件等,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段段红色的历史;2021年4月,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周逸群烈士陈列馆,出现一批身挂黑色耳麦、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为入馆的来宾们,宣讲革命烈士周逸群的故事;2021年5月,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程海寰烈士纪念馆培训的小小讲解员带领游客参观程海寰烈士纪念馆,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
“小小讲解员”,成了各大景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对景区来说,“小小讲解员”是讲解形式的一种创新。“小小讲解员”的出现,不但可以缓解专业讲解员的压力,还能让景区、景点充满朝气和青春气息,提升了景区的人气,成为景区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对游客来说,“小小讲解员”更加有吸引力。用杜甫故里的导游的话说:“每到一个点的话有小小讲解员,他们首先很惊喜,感觉比较新颖一点。”尽管这些“小小讲解员”没有景区的导游那么专业,知识面也没有专业导游丰富,但是他们带着童音的讲解更能够激发游客的求知欲,给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对“小小讲解员”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讲解中,他们不但掌握了基本的讲解技巧,了解了历史掌故或英雄故事,加深了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锻炼了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学到了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景区无疑成了他们学习的第二课堂。
可以说,“小小讲解员”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