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经开区蒿草湖棚改项目倒房。
红网时刻通讯员 陈明明 资辉 记者 朱志姣 常德报道
印长清的脑里有一本账,记满了征拆项目:大到涉及约1200户,补偿资金近3亿,40天签约率达92%以上的蒿草湖棚改项目;小到只有7户,一星期完成签约的图书馆项目,印长清都历历在目。
印长清的心中有一本经,写满了征拆事宜:从起草补偿方案、征求公众意见、下发征收决定,到政策把关、业务指导、程序监督、技术复核、问题协调处理等,印长清都驾轻就熟。
从2011年开始,今年是第10个年头,作为常德经开区征拆办城拆组组长,在春雷行动、夏日风暴、冬季攻势三大行动中,印长清有了自己的征拆心得:要把依法依规、公道正派、不偏不倚刻进骨子里,对群众不摆架子,不打官腔,不打太极,心系百姓的“大事小情”,为人民谋利益,解决遗留的“疑难杂症”,为城市谋发展。
动员会现场。
解决遗留的“疑难杂症”
2021年,是常德经开区晋升国家级11周年。这十多年来,常德经开区发展日新月异,招大引强成效明显,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而“征地拆迁”作为项目开工建设的关键所在,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为百姓改善居住环境,为城市改变面貌、提升品位的同时,也遗留下了“旧账”。“旧账”困住的不只是普通百姓的安居之梦,更困住了地区进一步发展的脚步。
印长清面对问题不回避,面对困难不妥协,积极解决遗留的“疑难杂症”。
演舞堆三期项目,涉及14户16间门面及1户住宅,2018年下发征收决定后,征拆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征收经营门面原则上实行货币补偿,但门面对于被征收人来说,就是谋生的“饭碗”,舍不得舍弃。
印长清去年年底负责该项目后,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与业主协商,基于实际情况,在原址就近提供一定数量门面让征收人选择,死局变活局,15天全部成功签约。
原七一机械厂宿舍区项目,2017年启动预征收后,当年签了近800来户,余下100多户,18年分期启动,但老干楼的4栋房子,有10户一直未签。
今年3月初,除了在外地的2户,印长清率队对8户在家的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并协调把用于安置农拆的房源来安置他们,带着被征收人看房子,选楼层,算经济帐,“旧房变新房”,4户当场就签约,剩下几户也有签约意向。
印长清上门服务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
心系百姓的“大事小情”
日常工作没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心系百姓的“大事小情”,让百姓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成了印长清工作写照。
“关注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主动深入一线,掌握社情民意,以群众利益为目标,把百姓操心、揪心、烦心的事解决好,切实提升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印长清说。
德山新城有一户拆迁户,签了产权置换协议后,长期在外地做生意,几年未回来,想卖掉房子,印长清知道后为他找好中介,卖掉了房子。
常德经开区作为常德市的老工业基地改制企业很多,在晒谷岭棚改项目中,有一对夫妻在厂里工龄短,企业改制时,工龄短享受不了房改政策,就用其他同事名义购房。2013年启动征收后,进行入户调查登记。“一般而言,产权登记是谁的名字,房屋就是谁的”。
印长清深入调查,认真核实后,积极为居住者提供法律援助,叮嘱居住者从装修、租金、水电立户、购房收据等细节入手收集有利证据,帮助居住者一审二审都成功胜诉。
如同自己的姓名一样,印长清总是在为老百姓算长远账,算清白账,做民心的定海神针,做好守望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近五年来,常德经开区国有土地上签约补偿近8000户,征收房屋及其附属设施面积近70万㎡,支付补偿资金约28亿元,旧貌换新颜,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居住环境明显改变,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相关报道:
征拆典型①|胡群丽:化干戈为玉帛 当好征拆战场上的“前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