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专题 敬之读书

专栏丨向敬之:互联网+时代发展,需要更多公益创业

2021-04-12 16:46:06 红网时刻

737e9be6-7b4c-477c-94b3-b992da3f0dfe.jpg

WechatIMG17920.jpeg

《公益创业学》图书封面。

互联网+时代发展,需要更多公益创业

——评汪忠等主编《公益创业学》

文/向敬之

我曾认为,真正创业终有大成者,需从底层做起,吃过许多苦,在许多岁月苦熬中坚守底线,敬畏创业。综观当代中国商海上的航母舵手,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苦日子,几经折腾,才有幸返城。

最初的他们,只是为了生存,为了解决温饱,为了炸油条、卖冰棍、拖板车多赚几分一角钱。那漫长的进程里,充满了恒心和毅力,挣扎和屈辱,期待和渴望,较量和争斗……幸好改革开放的无数节点和契机,振奋他们赢得后福。

同时,不乏投机者、暴发户、走私家突然崛起的经典案例,不乏初涉社会就机巧制胜、攀龙附凤、勾心斗角、构陷中伤、蝇营狗苟的隐恶。但,让我最感叹的,是那些敢于同命运较量、与市场博弈的勇敢者的辛勤创业。

创业,不是新生词汇,《孟子·梁惠王下》中就有“君子创业垂统”之说,意思说先人创立功业,传之子孙。后来连帝王开国,创立基业,也被称为创业。而今的创业,主要指实现价值的开创事业,近些年更是点染了很多现代的色彩。不少地方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创业机遇,电视节目纷纷上演创业基金争夺赛。这样的创业,属于商业创业的范畴,目标是获取更多的服务自身的经济效益。虽然其中有不少人怀忧乐天下的公心,乐善好施,参与到慈善公益当中去,但他们与公益创业,还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公益创业,是21世纪初全球兴起的一个全新创业理念,为社会创业中的新课题、新思路、新方式。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带来了生活巨变,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生产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与此同时,高校扩招,毕业生求职,社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美好生活与现实环境的冲突,出现了供过于求、不均衡发展等现实问题。于是,创业形态日趋多样化,公益创业作为商业创业的拓展,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汪忠领衔主编的《公益创业学》(与唐亚阳、李家华联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8月版),从公益创业教育的角度切入,引导即将置身多元社会的大学生,提前认识和审视公益创业,帮助他们理解为公众谋取社会利益的创业行为,从而在公益创业的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精神指引及实践借鉴等方面,起到系统性的指导作用,激励当代青年在创业人生的抉择中迸发致知载物的光彩。

一般理解,创业就是一种商业行为,在讲究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理想的经济效益。而公益创业着力于服务社会,以创新一种新型社会企业组织,采取市场手段,弥补政府和企业无法提供分配均衡的现象,科学地、健康地、积极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与治理优化。

公益创业的创业形态,不限于个人担当,可能是机构运作,或者是网络联动,带有志愿服务的性质,以包括基金会、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形式的非营利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社会创新之中,为建设现代治理体系服务。它主要通过捐赠、政府购买服务、会费等形式生存,不需要从业者四处奔波地进行商业交易,但需要其自身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博大的胸怀,以一种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的价值观与人生魅力,持续地进行自我管理,成就事业的不凡。

《公益创业学》作为汪忠教授主持的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创业基础》的配套内容,融公益与创业于一体,贯理论与实践于一书,既注重公益创业学基础理论的讲解与阐述,又密切联系国际新成果与中国本土实践,方便学生在中国化的公益创业成功案例中,学习和把握公益创业的内容与方向,培育他们在审视诸多社会问题的同时,激发自身的公益理念与创业意识。

编写队伍权威。编写者大都是大学一线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知名教授,为国家水准的创新创业指导名师与志愿服务创业研究高手,有着丰富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其中有不少从事就业创业教育研究数十年,长期致力推动中国特色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教而研则不浅,研而教则不空。他们以一种开放式的视野,讲求本土化实践与借鉴的因地制宜,将公益创业实践和教育科研融会贯通,撰著成书,相辅相成,直接推动大众公益创业发展,为有志者创业实践提供多层次理论支撑。

编写系统科学。为方便学生获取公益创业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公益创业模式,《公益创业学》以导论、总论与分论三篇九章,全面、完整、系统地解读公益创业的各个方面,不但深入探讨了中西方慈善公益与公益创业的不同模式,还逐条解析了在社会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如何实现公益创业团队建设、企业开办、机会识别、资源管理、融资管理、志愿服务等,且对创业过程等进行了直观的模型分析。细化目标,解析案例,透视纵横,引导实训。就连如何写好公益创业计划书,规范非盈利组织创业管理,都进行了详细指导。

具有创新意义。相较于2009年唐亚阳主编、出版的国内第一本《公益创业学概论》,本书臻于至善、精细全面,为第一本成系统的公益创业教材,直接服务于公益创业的实践与研究。如果说公益创业,是一个服务社会的系统工程,那么此书正好能引领更多的大学生将来、或者有志于公益服务的创业者,正确地理解和投身公益创业事业,促进我国公用事业社会化、市场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为我国人才应用、社会发展与社会创新,提供更为丰富、更为灵活、更为实效的发展空间与机制考量。

应用范围广阔。由于此书有着鲜明的指导性价值、有效的实战性意义及丰富的中国化实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纷纷选择为通识创业教材。它有助于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创业大赛开启新思路,为他们谋划人生职业方向时,提供了新的创业路径及方式方法。

虽然公益创业教育课程,最早出现在英美名校,如牛津、斯坦福和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早在2004年9月就开始招收首批博士生,而中国国内起步稍晚,但一批致力于推动公益创业教育与实践的专家教授,强强联手,后起追赶,将会推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当下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创业,是光荣的,是辛苦的,更是伟大的。每一个创业者需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创新业,怎么创,为何创,带着怎样的精神与情怀去开创?每一个创业者都该清醒地思考。而投身于公益创业,需要大海般的胸襟、持久性的坚忍,以及志愿服务的社会责任,建立起坚实的创业信任与社会美德,来推动与创造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唯有此,公益创业,才能在社会多元发展的进程中积沙成塔,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榜样力量、一种创新远景,为社会高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创业困境闯出一条新的出路。

(《公益创业学》,汪忠、唐亚阳、李家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8月版,49.80元)

向敬之,知名书评人、明清史学者。曾在出版社、报社工作13年。曾获中宣部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全国红色经典作品书评征文第一名。长期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南方都市报》《上海证券报》《经济观察报》《新民周刊》等发表书评、随笔,500余万字。出版有《现场与背后》《明史不忍细看》《清史不忍细读》等,以及即将上市《大清定局》《非常明清》《康熙奇局》《雍正迷局》等。

来源:红网 作者:向敬之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