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集体磕头该不该,不妨卸掉地域身份来讨论

2021-02-27 22:14:12 红网时刻

青椒.jpg

关于集体磕头的讨论,从春节延续到今天,愈演愈烈。理性的讨论自然值得欢迎,所谓“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但当网络暴力与人肉攻击出现时,无论所执立场如何,双方都应该鲜明地反对这种破坏讨论、威胁人身安全的行为。

原因说起来并不需要那么高尚。人肉攻击者之所以对你“手下留情”,不是因为他对你真诚善良,而是因为你和他观点相同。但谁又能保证,你们的观点始终一致?倘若不一致了,你是否也有被施以暴力的风险?所以,反对人肉攻击,是保护现在的辩友、未来的自己和共同的秩序。

但是,最近山东一些媒体所作的文章中,我们却很难看到这样的常识。比如,一篇题为《“贴标签”的流量文章可休矣》称:“分析问题,各抒己见,本无可厚非,但倘若采用‘贴标签’‘地域黑’等手段,就难免引发网友非议甚至网络暴力了。”翻译一下就是:因为你对别人贴了标签,那么别人对你施加的网络暴力就是情有可原的。

这种拉偏架的态度实在难以服人,甚至有替网络暴力者辩护的意思。尤其后者,无视了网信办于去年开始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违法活动。

而且,到底是谁在给山东贴上“集体磕头”的标签?真的是自媒体“呦呦鹿鸣”吗?梳理一下时间线,山东磕头最早登上热搜,是因为山东当地的自媒体所创立的话题“没有人拜年比山东人更认真”,所配视频是几十号人动辄在田野或者公路集体磕头。看到这种现象,别人批评的只是集体磕头,而非指向山东。

没有人给山东贴标签,而是山东自己“对号入座”罢了。一些文章陷入了一种窠臼:把反对集体磕头的声音,当作反对山东;又为了维护山东,开始替磕头辩护。无论他们的辩驳是否站得住,山东就这样被他们绑上了舆论的车轮,跟集体磕头承受着相同的风险。

“磕头曾是乡土中国存续数千年的一种淳朴民俗与传统礼仪”“这一风俗饱含着浓浓的思绪哀愁,有对先祖父辈的敬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土乡情的缅怀”“与西方的拥抱、接吻、握手相比,体现出的是含蓄之美、距离之美。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千年传承的礼仪也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些是山东媒体为磕头所作的辩护,看完后便印证了上一段的担心。

传统文化不是没有门槛的。一种习俗不是沾上了个“古”字,就是值得传承的文化精华,必须要看它符不符合现代文明与科学。如果觉得集体磕头是一种能增进节日仪式感的文化习俗,那么笔者也建议这些人,寒食节那天不要烧火、只吃冷食,这样就可以又拥有一个富有仪式感的节日,而且还能在环境保护大势所趋的今天,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如果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乡形象和在自己心目中的神圣位置,就觉得家乡的一切风俗习惯都是合理的,那无疑是一种情感绑架。一个真正爱山东的人,不会因为舆论所批评的事物在自己的家乡出现就失去理性,而应该卸掉地域身份去思考,这种被批评的事物到底该不该存在。

文/张雨龙 (南京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雨龙 编辑:化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