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站在历史交汇点,醴陵作为县域经济全国综合实力第45位、竞争力全国第64位,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发展总牵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发展基础,抢抓发展机遇,凝聚发展动力,加快迈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千亿时代”,奋力谱写好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醴陵篇章。
红网时刻记者 曹缇 通讯员 彭丽娜 刘勤翰 株洲报道
醴陵小炒肉。
醴陵玻璃椒。
鲜甜的“醴陵玻璃椒”与鲜肉交融,融汇成一碗香辣、鲜嫩的醴陵小炒肉。醴陵玻璃椒是该市唯一一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是离家在外游子的“乡愁”,也是醴陵助力脱贫的特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产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
特色小辣椒做成大产业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一个地方要发展,就必须有产业的支撑。
明月镇云岩社区发展玻璃椒种植产业,贫困户享受收获的喜悦。
从醴陵市区出发,一路向南,记者前往探访“醴陵玻璃椒”主产区之一的明月镇。在路上,到处都是村民在田间地头收采辣椒忙碌的身影。“我们的辣椒味道醇厚,辣味适中,炒菜好吃得很!”醴陵市驻明月镇水口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唐昌华笑着说道。
水口山村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明月镇西南部,距市区45公里。醴陵玻璃椒是当地农业产业扶贫的重点产业之一,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带动下,水口山村于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
辣椒大棚。
2016年4月,水口山村成立了醴陵市云天玻璃牛角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5月新建了玻璃牛角辣椒深加工厂,投入资金35万元,生产剁辣椒、辣椒粉;2020年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冷链物流建设,新建农产品冷库、温室大棚14个3200平方米,预计投入资金40万元。全村种植玻璃椒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带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增收。
截至去年年底,醴陵市共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7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个(醴陵玻璃椒),绿色食品认证1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6个,玻璃椒年产值达1.2亿元。今年4月,株洲市分别与湖南农业大学、上海农业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加快培育炎陵黄桃、醴陵玻璃椒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根据合作协议,株洲市将与湖南农业大学在科技服务、平台共建、产业对接、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扶贫农产品借力瓷博会展销受青睐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为贫困村民谋出路、谋发展。近年来,醴陵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做文章。
9月28日至10月3日,为期6天的以“五彩醴陵·中国瓷都”为主题的2020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在醴陵开幕。
展销会现场。
本届瓷博会在陶瓷生活体验馆设立醴陵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专区,展区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48个展位,44家产业扶贫挂牌企业参展。展销活动“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是扶贫的有效途径”“购买消费扶贫产品就是扶贫”为理念,积极推进扶贫产品与市场对接,以消费扶贫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激发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拉动产业扶贫消费富民。本届消费扶贫农产品消费总额达630余万元,其中现场销售额350余万元,签订采购合同280余万元。展销活动中,醴陵玻璃椒等几十种产业扶贫农产品都很受消费者青睐。
客商品尝醴陵特色美食。
醴陵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计划以参展的44家企业为基础,打造醴陵市农产品协会,从农产品的宣传、设计、包装、加工、销售着手,打造全产业链,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和贫困户的收入。
“造血式”产业扶贫为乡村引入活水
找准路子,发掘适宜当地的长期产业,才能为贫困地区源源不断注入活力。根据年度脱贫攻坚任务,醴陵制定了《2016-2020年醴陵市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对年度产业扶贫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同时,结合农业区域资源禀赋,积极开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形成了醴陵玻璃椒、横江黄桃、东岗瓜蒌、沩山蜂蜜等38个特色品牌。
沩山村瓜蒌基地贫困户开心采摘果实。
开展“千企帮千村”产业扶贫行动,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引导17家龙头企业对口帮扶17个贫困村,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当地及周边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脱贫减贫。建立6个种植业扶贫基地,3个畜禽散养基地,17个农产品采购点,直接带动1021户3526人贫困人口。
发展产业扶贫,既要因地制宜走“老路”,更需创新谋变穿“新鞋”。目前,醴陵现已成功构建市电商服务中心、镇电贫服务分中心、村电商服务站三级电商扶贫服务网络,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帮助解决扶贫农产品“卖难”问题。2015-2020年全市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73.7亿元,其中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过4.2亿元,全市贫困村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交易额达810万元。
湖南农业大学肖铁光教授,到醴陵市官庄镇横江村为贫困户现场传授蜜蜂养殖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施科技扶贫,因地制宜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张力,醴陵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采取田间学校、企业课堂等形式,开展稻果菜高产栽培、畜禽蜂养殖等技能培训,为贫困户就业创业提供科技支撑。2016年-2020年共有270人次产业创业致富带头人赴长沙等地学习,省市级和本土专家1000人次来醴下乡开班培训指导。共有15000人次贫困户接受培训和技术指导,发放生产、抗灾技术指导资料10万份。
醴陵市三创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领到工资后开怀大笑。
截至目前,醴陵29家龙头企业和39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产业帮扶覆盖9084户30614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2323.5元,带动11641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就业人均年增收7127元。全市产业扶贫和就近就业惠及贫困人口10521户34788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95%以上。
在2016年-2019年脱贫攻坚省检考核中,醴陵产业扶贫工作得到考核组肯定,获得2016年度、2017年度、2019年度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区,2018年、2019年湖南省携手奔小康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