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赵翼鹏 长沙报道
在湖南女子学院女性发展研究院中,周红金副教授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展示着手机里的一个链接,在线便可轻松将汉字翻译成女书文字,这款学校参与设计的在线女书字典,翻译出的不仅是传统女书文字,更“翻译”出学校多年来在各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自”精神为引,聚焦湖湘女性
湖南素有新办女学的传统,近代湖南女校曾培养了杨开慧、向警予等诸多杰出女性,她们为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当时代的车轮前行至今,作为目前湖南唯一一所女子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已成为湖南独一无二的女性人才培养基地,亦将这份属于湖湘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传承下来。
湖湘女性研究书籍。
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女性特色为出发点,始终坚持将传统文化积极融入湖湘女校人文素养教育中,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支撑人才培养,从而探索高素质创新型女性人才路径。立足湖湘办学的学校率先聚焦湖湘女性文化研究与推广,近年来,在校党委书记罗婷的声援带领下,出版了如《比较视域下的湖湘女性文学研究》《多维视野下的湖湘女性文化研究》等著作,以“吃螃蟹”的勇气,对湖湘女性文化进行理论建构,并从伦理文化、服饰文化、教育文化、女书文化以及女性文学的文化特质、湖湘文化的产业价值等方面对湖湘女性文化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到如今,学校已拥有以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为代表的5个省部级以上的研究平台。
课程实践为线,培养传承后人
邀请江永女书传人胡美月进校举办女书文化展示活动。
学校还通过课程设置与实践采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2013年,成立女书文化研究所,在王凤华教授的带领下,逐步打造女书文化研究、女书文本研究及创新型传承研究三个研究小组,2014年秋季起,面向所有在校生开设女校通史选修课《女书文化概论》,将女书文化引进女院,该课程在2018年获批湖南省线上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和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立项。同时,学校积极对外展开交流合作,2017年,与江永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资源互补共同助力女书文化的传承。
在不同学院中,学校则通过精准施策助力不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美术与设计学院,以传统湖湘文化为基础,围绕湖湘女性服饰文化、传统女红文化、湖湘少数民族染织技艺类非遗传承等方向开展教研,注重其与当代服装与服饰、产品、视觉传达的融合凝练。同时,老师携手学生共同前往通道、湘西、隆回等地进行现场采风,集中产生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多项课题在近年来纷纷获得省部级立项:“湘西苗绣的保护传承及对接当地精准扶贫研究”“湘西‘蓝染技艺’对接精准扶贫创新设计研究”“非遗花瑶挑花的当代保护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
在音乐与舞蹈学院,则将目光锁定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歌舞类别,远赴各地采风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对学生进行教学。2016年,学校邀请湖南省著名弹词表演艺术家姚兵女士对在校生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培训;2018年,舞蹈编导专业师生赴湘西采风,并开展了非遗进课堂活动,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郭兵到舞蹈课堂教授凤凰茶灯,编创舞蹈作品《茶收灯情》呈现于2015级舞编班毕业展演;2019年,舞蹈编导专业师生赴贵州凯里采风,学习苗族锦鸡舞、反排木鼓舞等,编创舞蹈作品《汝黛帕》呈现于2016级舞编班毕业展演。
创新发展为面,迸发强大活力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给传承以生命力,学校在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顺应时代思路进行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推动学生就业与学科建设上发挥了强劲生命力。
设计学学科团队成员与十八洞苗绣合作社负责人交流。
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到苗绣基地学习。
2018年,学校成立“女书文化创新性传承”创新团队,积极吸纳女书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语言学和民族学学者、江永本土女书研究人等方面人才,将女书文化有效融入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女书作品《君子女》和《女虹》荣获湖南永州(江永)首届大学生女书文创设计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的创业项目“女书坊高级私人订制”在2019年设计了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会的礼仪讲解服装;助力湖南肯德基首家女书主题餐厅开业。“设计学”学科组现已与多个文化公司建立了侗锦、苗绣服饰及文旅产品开发设计合作关系,同时,学校在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设计学”上也取得了可喜的建设成果。音乐与舞蹈学院则远赴多地表演宣传非遗文化歌舞项目,2018年,学校与怀化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其中侗族琵琶歌、苗族歌鼟、侗族大歌成为音乐与舞蹈学院非遗传承合作项目。
从严谨详实的湖湘女性文化理论建构到精准施策保护非遗传统文化再到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湖南女子学院在保护与弘扬优秀传统中华文化里贡献着自己的那份巾帼力量,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女院人顶起的“半边天”,亦是国盛民强、文化自信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