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隐秘的角落》火遍全网,引爆狂欢热潮之后,爱奇艺推出“迷雾剧场”一时间名声大噪,备受期待。近日,该剧场推出的《沉默的真相》再次以豆瓣开分8.8,后续冲至9.2的成绩引起关注,众多网友惊呼这部剧是少有的“高开炸走”的好作品,甚至褒奖其为“国产剧的希望”。
然而,在一片喝彩声中,该剧的评论区却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观众更倾向于指责未能给主角破案提供帮助的亲友、伴侣甚至陌生人,而非谴责剧中的黑恶势力。
剧中,检察官江阳以一腔孤勇熬过漫漫十年,最终以身殉道,只为还被污蔑性侵的支教老师一个清白。在这个故事里,最初来找江阳查案的大学同学、使他下定决心接手此案的女友、被性侵却不敢站出来作证的女孩、怕被连累而选择的明哲保身的老师……这些人统统成为被网友弹幕攻击的主要对象,“要不是你找他查案,他后来就不会出事!”“被性侵了都不敢报警作证,自私自利!”“真是缩头乌龟,连自己的学生都不帮。”这些论调一次又一次模糊善与恶的界限,使舆论渐渐失焦。我们应该清楚的是,该被谴责和唾弃的,从来就只有作恶者。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对恶的强大感到深深的无力,才把愤怒的炮火对准不完美的善。剧中的这些中间人物,虽然都确实无法像男主角一般英勇无畏,但他们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做出努力。诚然,英雄的壮举需要歌颂,“为众人抱薪者”是更伟大、更值得提倡的个体,可普通人权衡益弊后依然心存善念,贡献出一点点力量也应该被肯定——至少不是被谩骂。如果一旦出现犹豫、纠结和退缩就要被当作反派羞辱的话,那么行善的门槛未免也太高了。
类似的事件其实还有很多,名人捐款便是典型例子。有人捐一百万,有人捐二十万。经居心叵测的营销号煽风点火、激起舆论之后,捐款二十万的公众人物便受到部分网友的强烈指责:为什么赚那么多钱,却捐得如此少?可问题在于,捐款并非法定义务,多少都在情理之中。白方礼老人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可以感动中国,“只捐二十万”即便不能感动网友,至少也不能被嘲讽,否则只会白白消耗善意和热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情绪宣泄远比理性思考轻松容易,大家看剧也更多是为了放松休闲,做出顺应情感的评价也可以理解。但是,无论如何感性,我们都要坚持一个原则——更该被谴责是作恶者,而非受害人和不够勇敢的旁观者。永远不要提高善的门槛,这才是我们与恶抗衡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