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最美公益普法集体丨株洲市博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心系群众,他们是最美人民调解员

2020-09-23 09:07:36 红网时刻

红网时刻 记者 龙琦 通讯员 王勇 赵文霞 株洲报道

2020年6月的一天,在株洲市荷塘区东湖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经过株洲市博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博弘中心)司法社工邓自耕的及时“出诊”,42岁的刘某拿到了被工厂老板克扣的5000元工资,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这也是株洲市首家司法社工组织——博弘中心成功调解的第36件纠纷。

在博弘中心,这里既有政法系统退休的法律专家,也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心理咨询师团队,还有一批基层志愿者队伍。他们利用专业服务,贯通社情民意的“末梢神经”,打通了社区法治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自治,志愿普法

合泰地区是株洲市流动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社情复杂、纠纷较多。2018年4月,根据片区实际情况,荷塘区司法局以“三社联动”为契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博弘中心,协助合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和东湖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等工作。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司法社工组织,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于新鲜事。”荷塘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司法社工组织介入后,破解了基层司法机构人员少、专业性薄弱的困局。

3.jpg

博弘中心人民调解员在月塘办事处法律服务点接待居民。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既为党委政府分忧,又为百姓解愁,还为司法解压。”博弘中心负责人刘克平介绍,除了经验丰富、专业性强,中心的工作模也灵活多变、更接地气。

博弘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各村社区有热心、有威信、懂法律的村民、基层干部、离退休人员等组成的100多人的基层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其中骨干人员有50多名,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上岗后,每年参与各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案例平均达50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基层调解队伍的建设与壮大,极大提高了村民自治、法治的能力,群众队伍对当地居民情况的“熟门熟路”,大大提高了调解工作的效率和矛盾化解的成功率。

2019年12月22日上午11时许,罗某在株洲市内某服装厂员工宿舍死亡。罗某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在服装厂打工近3年,老板陈某许诺罗某包吃包住,但一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给罗某缴纳社保。事发后,罗某的父亲带着家里20多个亲戚,连夜从邵阳赶到株洲,要求陈某赔偿120万,陈某认为罗某属于意外身亡,只愿意赔偿5万元。

由于补偿金额差距太大,罗某父亲情绪一直难以控制,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博弘中心在了解情况后,迅速与陈某取得联系。一开始陈某并不愿意出面,但经过博弘中心多次电话劝说下,陈某最终同意出面积极解决问题。以博弘中心为主的调解小组经过几天几夜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最终协议,事情得到解决。

1.jpg

博弘中心司法社工正在调解矛盾。

“调解就是普法,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志愿者以案释法的作用,把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调解的全过程,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刘克平表示,社区纠纷由人民调解志愿者调处,其中有不少是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疑难纠纷,人民调解志愿者发挥了人民调解的法治宣传教育功能,通过调解矛盾纠纷,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对社会公众而言,体现在个案当中的惩恶扬善要比抽象的法律概念更具教育意义,尤其在民意表达和舆论澎湃的今天,个案对社会公众的冲击与影响远胜于一般性的普法教育,以案释法的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精神,构建了一个公众充分获得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渠道,营造了人人守法的社会氛围。

2018到2020年期间,博弘中心通过定期“接诊”、上门“出诊”、综合“会诊”、指导“辅诊”、节点“义诊”等方式接待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受理调解各类纠纷超200件。团队成员在三个社区担任其法律顾问,培养志愿者200余人,举办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6次,调解成功率达到90%。

社会点菜,按需普法

月塘地区服装加工厂较多,流动人口量大、人员密集。为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5月13日,荷塘区司法局联合博弘中心组建了一支法律服务小组,在月塘街道富家陇产业服饰园开展复工复产专题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及法治体检活动。

2.jpg

博弘中心志愿者在月塘街道富家陇产业服饰园开展复工复产专题法治宣传。

法律服务小组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立集中咨询点、主动上门服务等形式,为企业解答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经济合同履行、劳动用工、租赁合同等法律问题,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解决方案,防范和化解后期可能出现的潜在法律风险。积极宣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对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解读,为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送去法律“及时雨”。

鉴于普法工作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无法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法律服务需求的问题,博弘中心在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根据普法对象的不同特点,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把普法与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力求取得实效,实现了普法工作由“政府端菜”向“社会点菜”的转变。

72岁的周娭毑家住东环新城小区,2005年,周娭毑丈夫在东环新城买了房,房产证只写了丈夫的名字。2010年周娭毑丈夫去世,2015年周娭毑儿子因事故死亡。今年,小区物业要求周娭毑缴纳土地出让金,考虑到当事人年老多病,家庭困难,博弘中心工作人员主动送法上门,了解周娭毑具体诉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其了解《继承法》的原则,理顺财产关系。“考虑当事人的特殊情况,我们还帮助周娭毑起草了更名、加名报告书,并告诉她办理手续要准备的相关材料,帮助她顺利办理好房屋更名、加名等手续。”博弘中心司法社工邹声主回忆,事后,周娭毑还多次致电自己表示谢意。

据了解,博弘中心设置了月塘办事处法律服务点,把每周三定为法律咨询日。专职律师实行常态长效的坐班答疑,针对不同案例,提供全天免费法律咨询。法律咨询五个月,接待人数超200人次,受理率和民众满意度达百分之百。刘克平说:“让老百姓少打官司,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不仅培养了社会的良好法治风气,而且还为社会平安和谐播下了种子。每一件纠纷的成功调解,汇聚成了大家对我们的无比信任,这份信任,也是我们做好普法调解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所在。”

来源:红网 作者:龙琦 编辑:任欣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