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巡山察看竹子长势。
红网时刻9月12日讯(记者 贾星 通讯员 阳望春 杨鹏)9月7日上午,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坳岭村贫困人口徐德远正在冒雨巡山,作为护林员,他每年增收近万元。在城步,像徐德远这样捧着生态“金饭碗”的贫困人口有1750人。
近年来,城步将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选聘1750名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带动他们稳定脱贫,取得了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双赢。通过4年的试点实践,全方位推动了试点区及所在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试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远眺金童山。
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
“以前主要靠砍点木头、竹子补贴家用,现在把林地流转给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就有收入,大家都自觉地把林地保护起来了。”白毛坪镇和平村村民刘其富有200多亩林地,每年流转给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有10000多元收入。他说,现在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慢慢跟上来了,再也不砍伐树木卖了。野猪偷吃了庄稼,也不会去伤害野猪,因为村民知道,试点区会照价进行赔偿。
4年来,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正在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试点区现已注册志愿服务人员600多人,征集生态保护基金社会捐款420万元,“人人参与试点、个个建设公园”的良好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各级生态利好政策的感召下,域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法纪意识全面提升。涉及污染的企业积极配合政府行动,或关停退出,或转产转业,并做好退出后的生态修复。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想方设法筹集资金0.8亿元,帮助已投资2.79亿元的三一集团十里平坦风电项目实施退出。
陶志胜正在测量人工培育资源冷杉。
生态资源获得全面保护
“去年以来,我们发现了6头林麝,这说明保护区内林麝种群正在不断壮大。”金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张先泰说,这与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不断加大的保护力度密不可分。
在生态保护方面,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严格落实科研监测、封禁管理、产业退出、生态移民、联合执法等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干扰,促进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明显改善和生物种群稳定。现已查明,园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99科356种,维管束植物207科2767种,新发现的物种种类、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这个资源冷杉濒临灭绝,我们不仅要让它在南山繁衍下去,还要不断壮大种群。”9月9日,在资源冷杉培育基地,南山国家公园资源冷杉人工繁育科研团队负责人陶志胜在细心侍弄他的“宝贝”。2017年5月,他带领团队,首次人工培育出800多株资源冷杉。
资源冷杉是1979年在广西资源县发现并命名的,是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堪称“植物熊猫”。资源冷杉种群的壮大,只是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试点区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完成生态移民搬迁125户522人,新增林地1.1万多亩、草地5000多亩,自然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91%提高至92.3%。
晨雾缭绕白云湖。
民生民利不断得到改善
“以前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上,生活很不方便;现在通过生态移民,我搬到了山下,在这里有事做,交通也很便利。”谈起南山国家公园的创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丹口镇边溪村村民蒲保良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体制试点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生态扶贫成效显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将650平方公里区域的林地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将核心区内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14.5元/亩/年提高到50元/亩/年。城步每年落实生态补偿资金5700多万元,受益贫困人口4.7万人。从贫困人口中聘用生态护林员1750人、生态保洁员561人,人均年收入10000元。在生态扶贫的有力推动下,城步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由25.72%下降到0.73%,2020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保护自然生态与发展绿色产业有机结合,群众收入显著提高。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一方面通过带动引导群众发展茶叶、杨梅、苗香梨、猕猴桃等种植业增收,如白毛坪镇坳岭村村民发展茶叶种植面积3000亩,实现年创收120万元;儒林镇白云湖村发展乌梅种植500多亩,实现人均增收4万元。另一方面明确将旅游、奶业等纳入特许经营范围。去年4月,授权南山牧业公司实施“企业+基地+农户”奶业特许经营模式,现奶牛规模合理控制在3000头以内,从事奶业养殖202户。通过多措并举,试点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增幅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