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央媒见证茶乡巨变!茶旅文康融合的安化正小康

2020-09-10 10:09:50 红网时刻

5f58927da3100849c9e80827.marked.png

活动合影。

微信图片_20200910002252.jpg

在扶贫基地水龙茶园附近采访群众。(胡线勤摄)

红网时刻记者 刘志雄 钟浩 通讯员 陈渊 益阳报道

一条生产线每分钟产出420袋茶,茶农每亩茶园能获利5000余元,科技兴茶、茶兴富农的景象正在安化上演。9月8日至9日,“聚焦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主流媒体安化采风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记者随中国报协、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法治日报、消费日报、中国食品报、新京报、证券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旅游报、中国商务报、中国质量报、中国农村杂志社等众多中央媒体代表走进安化,探访茶乡脱贫秘籍,见证茶乡巨变。

两天时间,媒体记者们参观了现代农业产业园黑茶成果综合展示馆、万隆产业园等集中体现安化黑茶科技含量的展馆、生产线,并在黄石村、水龙茶园等地,实地了解安化产业扶贫情况。

2019年安化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并入选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完成茶叶加工量9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20亿元;年接待游客7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2亿元;出产中药材6.8万吨,实现中药材总产值22.3亿元,走出了一条“茶旅文康”融合发展的致富之路。

微信图片_20200908200737.marked.jpg

展示馆内的自动生产线引得参观人员纷纷拿起手机。

科技赋能兴业,安化黑茶迈向高质量发展

单檐歇山顶,红青白配色,现代农业产业园黑茶成果综合展示馆就置身于古风意浓的万隆广场里。记者在这里得知,新基建早已应用于安化黑茶的生产。黑茶资源管理平台、安化黑茶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平台等安化黑茶全产业链大数据六大平台的建设,使安化形成了“企业知天而作,政府知数而管”的现代智慧农业模式。

馆内有仿真现代茶园,通过溯源体系让游客在室内也可以观看到茶园、生产车间、仓库、茶产品展览馆、茶园风光等一系列地方的实时直播。

微信图片_20200908200705.marked.jpg

参观万隆产业园自动生产线。

在万隆产业园的湖南华莱GMP厂部,有两条集光、机、电、气于一体的全国首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可自动完成“物料输送、产品包装、产品检测、产品标识、整体控制”等过程。这个车间,仅需要几名技术人员,便可完成从投放物料到产品包装喷码的全生产流程,每分钟可生产420袋茶。

在万隆产业园,传统茶叶不仅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更有相关的研发中心,同时也是安化自有的质检中心。据了解,袋泡黑茶、速溶黑茶、黑茶茶点以及添加黑茶有益成分的日化品等多种产品的研发,均有此处科研人员的付出。

随着黑茶成分提取技术的日益成熟,黑茶面膜、黑茶牙膏等系列产品的诞生,安化黑茶的产业链正不断扩展,市场前景也日益可观。

微信图片_20200910002417.marked.jpg

采访黑茶企业。

黑茶兴百姓富,产业扶贫振兴美丽乡村

一片茶叶成就小康梦。如今,安化黑茶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富民主导产业,全县茶产业及相关从业人员近40万人,其中10万贫困人口因茶脱贫,产业扶贫模式在2017年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上作了典型推介。

“安化培育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普通百姓的收入。通过培育的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农民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 消费日报社社长李振中调研后说,“而且安化对农民的培训做的也非常好,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农民的素质、知识、技术,这都是安化能够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的有力保证。”

微信图片_20200910003120.marked.jpg

水龙茶园。

作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茶为媒,打造扶贫产业链,尽全力让贫困户参与其中,专门设立产业扶贫基地——湖南华莱江南茶园基地,设立“扶贫车间”,打造产业扶贫主阵地,开展各项技术培训,让贫困户从农民成功转化为产业工人。

自2017年以来,湖南华莱采取“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帮扶”的方式,帮扶安化县内60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排长期就业人员4000余人,惠及土地流转的农民、茶农及茶叶生产相关人员9.67万人,其中贫困农户2.32万人。

提供就业岗位、保护价收购的农产品、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等方式,安化众多黑茶企业帮扶贫困群众变“输血”为“造血”,着力提高其自主脱贫能力,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微信图片_20200910000151.marked.jpg

建设中的田园综合体黄石村。

茶业兴,乡镇兴。黄石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但于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近两年黄石村平均每年接待游客4.1万人次,2018年经营收入890余万元,带动农民就业500人。

“现在村里参与到合作社工作中的村民,基本上每年都能拿到1万多甚至两万多块钱的收入。”黄石村村支部书记黄志飞介绍说,村子着力发展田园综合体,集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通过建立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培育了茶叶、土花猪、蟠桃等特色农业5个,成为了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

465d049428ecf9137c1029eb41ceef7.marked.jpg

9月8日上午,活动座谈会现场。

茶旅文康融合,共话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旅文康融合就像媒体融合一样恰逢其时,而且安化已经初步上路做得很好。”提起安化当前发展战略,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线勤说道。

安化是“中国黑茶之乡”,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7.5%降至2019年底的0.63%,黑茶产业发展功不可没。在过去10余年的摸索成长中,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评估达37.13亿元,并作为茶界“三安经验”之一在全国茶文化发展论坛上向全国推介。

茶叶摘掉安化“穷帽子”,全县的乡村振兴还得“茶旅文康”融合发展。9月8日上午,媒体代表与安化县主要领导、安化茶企代表共聚一堂,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建言献策。

“安化和华莱在产业扶贫上,都是开发式扶贫,既扶智也是扶志,通过延伸产业链,培训员工农民,不光是给茶农技术和茶苗,还让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新京报社编委光炜说,“安化践行精准扶贫,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上,已经找到了方向,抓到了本质。从产业链的延伸到人才培养再到技术创新,都给安化黑茶的产业扶贫模式提供了新的动力。”

微信图片_20200910001005.marked.jpg

座谈会现场。

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肖义表示,借助此次活动,安化将吸纳专家学者建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产业尤其是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如今的安化,走茶马古道、观云台山云海、赏茶乡花海、探梅山文化、逛古茶市、住茶园民宿,成为游客放松身心、康养休闲的绝佳选择,游客在安化可体验24小时健康茶生活。”肖义介绍,未来安化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全力做好绿色黑茶、做出健康黑茶、做成世界名茶,促进产业转型,加大产业集聚,助推“茶旅文康”产业深度融合,将黑茶产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钟浩 编辑: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