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湖南农大博士团深入益阳助力竹笋产业发展

2020-08-10 17:05:44 红网时刻

1.jpg

湖南农大博士团深入益阳助力竹笋产业发展。

红网时刻通讯员 田星 扈麟 潘一玲 李萃 报道

笋香溢四水,竹林绿三湘。2020年8月7-9日,湖南益阳市桃江县马迹塘镇迎来一群特别的“客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团”李宗军教授、王远亮教授与镇人大黄海龙主任以及博士团全体成员一起深入湖南竹聚缘农业有限公司、湖南惊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惊石农业”),走进世林竹笋合作社马迹塘基地开展科技服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了解当地竹笋产业现状,并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上百万亩青青翠竹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置身其中,只听清风起处,一片沙沙之声,令人神清气爽。调查了解到,桃江县现有林地面积197万亩,居全省第一,近年来,通过定向培育、基地示范、技术服务等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竹笋产业。

益阳市桃江县马迹塘镇把发展竹笋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致力打造天下竹笋第一镇。马迹塘镇70多户农户组建了竹笋合作社,2020年全镇竹笋产量高达到2500万斤,平均收购价约为1.1元/斤,全镇人均增收300元左右,为当地产业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是当地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逐步打响的知名度也吸引了全球最大竹笋加工企业——惊石农业在当地投资建厂,竹笋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力引擎。

博士团通过走访企业、组织各类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地竹笋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当地竹笋深加工产品单一、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不足、原料收购价格低、竹笋相关基础研究薄弱、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该镇竹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兴旺,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李宗军教授在考察后说到。面对产业瓶颈,博士团成员肖愈博士针对企业提出的笋壳综合利用问题,支招企业可以开展笋壳膳食纤维和多酚产品开发,提高附加值,按照现有的产量,预计可以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提出在竹笋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废水,有一定的环境压力,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景不符。博士团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研讨后献策:废水中含有大量多糖、多酚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可以运用团队在微生物及发酵产品方面已有的许多成果,能将相关技术与开发竹笋特色新产品结合,既可解决环保压力,又可增加竹笋产品附加值,延续产业链。”

“未来农大将与马迹塘镇建立长期合作,建立‘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好’的企业技术人才引进长效机制,保证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王远亮教授说,此次的指导与交流,双方希望共同探索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共育高端专业人才。

博士团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立足当地“群众”结合“产地”“产业”“发展”“科研”四个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发展导向,多维度思考乡村产业发展之路,为马迹塘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针对目前竹笋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一是按照“三品一标”建设标准,打造竹笋产业“强基地”;二是立足循环经济理念,发展林下经济业态,实现生态循环“绿发展”;三是强化笋竹资源综合利用,打造笋竹文化休闲产业,开辟产业融合发展“快车道”;四是加强校企联合,共建技术研究平台,打造竹笋研究“新高度”;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共育高端专业人才,建立产教融合“新机制”。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竹笋加工的瓶颈技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通过2-3年的发展,马迹塘镇因地制宜发展的竹笋产业会呈现出新的局面,到时原料的收购价格预计会达到5元/斤,全镇人均增收1200-1500元左右,带动当地就业3000人以上。小竹笋,大产业。必将在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上将发挥“绿色引擎”强大推动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田星 扈麟 潘一玲 李萃 编辑:彭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