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湖南:产业扶贫绘就小康梦想

2020-07-28 23:00:40 红网时刻

微信图片_20200728214707.png

吉首市本地生态鸡蛋在超市汇集展销。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长沙报道

夏日的湘西大地,微风轻拂,在阳光的照射下,位于吉首市双塘街道大兴村的新龙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分层的架子上排满了菌棒。种植户陈平像往常一样,来到基地采摘香菇。

“第一批香菇刚刚采摘,每斤收购价在5元左右。今天刚卖了一批到凤凰腊尔山。”走进大棚,看着长势喜人的香菇,陈平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2014年,吉首市新龙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在陈平的带动下,以食用菌、黑木耳和香菇等为主营业务,以打造“湘西食用菌第一村”为目标,唱响“脱贫致富曲”。“截至目前,黑木耳及香菇种植有60多亩,2019年产值达500万元,每年上交村集体近4万元,给村民分红6万多元。”据陈平预计,今年产值预计可以达到1000万元。

d254296185e646b793634a6aba902fef.jpeg

吉首市大兴村香菇生产大棚。

脱贫攻坚,产业为根。

吉首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提升脱贫质量的重要举措,按照“支部引领办社,农户积极入社,资金扶持进社,利益联结到社,特色产业兴社,村村都有合作社” 的工作要求,探索推行股份合作工作模式,将湘西黄金茶、休闲农业、时鲜果蔬、特色养殖、优质粮油、中药材等6大产业作为重点支持产业。

如今,一个个扎根基层的特色产业,托起了贫困户的致富新生活。全市特色产业股份合作项目单位16家,股份合作资金1125万元,进一步巩固提升了精准扶贫成果,助力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致富。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

像吉首市一样,湖南各地产业扶贫的精彩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一幕幕产业发展故事,奏响了“精准扶贫”最强音,也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搭乘扶贫产业“专列”,驶向小康梦想。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实现永久脱贫的长远之计。

近几年来,湖南紧紧抓住发展产业这个“牛鼻子”,在“四跟四走”产业精准扶贫路子基础上,发展了“四带四推”发展新模式:以优势产业带动扶贫产业,推进产业精准培育;以新型主体带动贫困群体,推进利益紧密联结;以市场机制带动发展机制,推进产业持续发展;以组织作为带动农户有为,推进措施落地见效。截至2019年底,全省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117.9万户,得到产业帮扶的114万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112.9万户。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和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实现。

1503366593310.png

怀化芷江县的高山刺葡萄基地一片丰收景象。

走进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大树坳乡,道路两旁绵延至山顶的葡萄园绿意盎然。近年来,该乡大树坳村李茂造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大力发展高山刺葡萄产业,收获颇丰。

“去年我们全乡共产高山刺葡萄3000多万公斤,最后一批避雨栽培刺葡萄50余万公斤全被湖南唯楚果汁酒业有限公司收购。”该乡刺葡萄协会会长胡祖国介绍,在芷江县委、县政府的盛情邀请下,湖南唯楚果汁酒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在芷江建设现代化酿酒工厂及开放式庄园,该公司在大树坳乡流转土地1200亩自建刺葡萄基地,并与2000多户农民签订收购协议,兜底收购刺葡萄,大大提振了广大村民大力发展高山刺葡萄的信心。

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湖南通过持续开展“千企帮村万社联户”产业扶贫行动,不断强化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销售。2019年,“千企帮村万社联户”产业扶贫行动中共有8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村1805个,带动贫困农户9万多户增收致富。

不断上演的产业扶贫实践,增强了产业扶贫实效,持续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

在泸溪、新化、苏仙等县区,当地对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再次精准识别,省水科所送鱼种鱼苗上门,引导300多个贫困户发展稻田养鱼,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

“省里只拿规划。”省农业农村厅通过把产业扶贫审批权下放到县市区,让项目决策更加精准。短短3年,全省建立产业扶贫基地600多万亩。

......

产业扶贫直击靶心,为贫困户打造了“聚宝盆”,栽下了“摇钱树”。近7年来,从“四跟四走”到“四带四推”,到今年的“三补三看”“三评三强”等新举措,湖南通过不断探索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35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湖南的产业扶贫之路,成功把贫困村和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打通了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增收的发展之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