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湘潭“味蕾地图”④丨“大队部”佛手卷:源自“鼎昌裕”百年老传承

2020-07-24 23:10:05 红网时刻

编者按

湘潭,在明清时期十分繁盛,素有“小南京”之称。如今,这里虽然没有“北上广深”的繁华,但长居于此的人们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幸福感,美食就是原因之一。对于美食,湘潭有着独到的“味道”,让城市的轮廓在人们的心中格外鲜明。

红网时刻记者搜罗大街小巷,盘点一系列湘潭的“味道”,为大家绘出一幅幅清晰的“味蕾地图”。

QQ图片20200724180850_副本.jpg

早上8点多,大队部小吃店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红网时刻记者 刘放明 湘潭报道

虽然,湘潭并非闻名遐迩的美食之都,但它的每一份传统美食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食客们咀嚼的是美味,是人文,是历史,更是情怀。譬如佛手卷。

湘潭大街小巷的佛手卷大小、形状、口味各有千秋,无法评价谁家的口味最佳,但就其手艺传承和受欢迎程度来看,板塘铺“大队部”小吃店的佛手卷毫不逊色。

“大队部”小吃店位于湘潭市岳塘区芙蓉大道与纱厂正街交汇处的西北角,经营佛手卷、葱油月饼、米粉、稀饭等,经过12年的口口相传,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吃店。店老板胡颖鸷是个残疾姑娘,对于祖传下来的手艺,她格外看重并潜心研究,自强和勤奋让她的生意越做越好。

QQ图片20200724182106_副本.jpg

师傅4点上班,佛手卷现做现卖。

QQ图片20200724181422_副本.jpg

上锅后仅需10分钟,巴掌大的新鲜佛手卷就蒸好了。

胡颖鸷家做佛手卷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她的爷爷胡喜云。

1945年秋天,日本投降后,湘潭的局势稍有缓和,在家排行最小、年仅13岁的胡喜云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外出学徒,以谋得一口饭吃。当时的湘潭只有“新华斋”和“鼎昌裕”两家点心铺子,胡喜云就来到位于易家湾的“鼎昌裕”当学徒,学习面点、小花片等副食品的制作,后来成为了那里的伙计,一直到结婚生子。

改革开放以后,心思活泛的胡喜云便在易家湾自己开起了食品加工厂,还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了湖南省副食品加工大赛金奖。直到2016年,厂房被拆迁,工厂才停止运营。

胡喜云有五个子女,虽然手艺有“传长不传小”的传统,无奈几姊妹都往国营单位跑,对手艺根本不感兴趣,好在小儿子胡宏伟并不抗拒。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胡喜云就慢慢将手艺传给了这个小儿子。

1988年,得到真传的胡宏伟来到板塘铺迎春酒楼当面点师傅,后与老板的女儿喜结连理。在将近20年后的2007年,板塘铺的部分建筑征拆,迎春酒楼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为了不丢了老手艺,胡宏伟于第二年就在原迎春酒楼旁开起了“大队部小吃店”,主营包点、米粉、银丝卷、佛手卷、汤包、烧麦等,一直至今。女儿胡颖鸷渐渐长大后,对这门手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胡宏伟就将手艺传承给了这位有着身体缺陷的女儿,他相信女儿能将这份祖传的老手艺发扬光大。

QQ图片20200724180322_副本.jpg

一碗稀饭,一个佛手卷,成了附近很多居民早上的标配。

早上7:30,当我们走进“大队部”小吃店时,当天制作的第一轮佛手卷即将卖完,面点师傅正在赶制下一轮。

胡颖鸷介绍,现在是卖面点的淡季,每天只能买800个左右,生意主要集中在早上6点至8点之间。除了附近的居民外,还有很多周边城市的顾客慕名而来,而且一买就是几十上百个。

有人曾建议胡颖鸷,将佛手卷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向“中央厨房”式的工厂化生产转型,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但被胡颖鸷一口否决。“爷爷传手艺给父亲时,就再三叮嘱:佛手卷‘一定要纯手工制作’,做出来才有‘人味’。” 胡颖鸷说,传统的小吃如果没有附着手艺人的温度,就谈不上传统,也没有灵魂。

QQ图片20200724180406_副本.jpg

湘潭“味蕾地图”之“大队部佛手卷”。


湘潭“味蕾地图”①丨维生饮食总店:古法传承近百年 老面锅饺老滋味

湘潭“味蕾地图”②丨李氏凉粉:“酸爽”度夏好风味

湘潭“味蕾地图”③丨娭毑糖油粑粑:免油免炸糖水煮 文火熬出软糯香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刘放明 编辑:楚湟-湘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