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专题 拾究之路

拾究之路|红船精神①:一群湖南人的时代首秀

2020-07-01 20:38:44 红网时刻

编者按:

近百年犹未老,一世纪正青春。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以初心与使命的火炬,点亮了一个个精神坐标,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再到抗洪精神、抗疫精神……

拾究党的创新理论根源,赓续红色基因里不竭的时代力量。今日《拾究之路》专题推出“红船精神”系列之一。

QQ浏览器截图20200701094612.png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认为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其深刻内涵,首先体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因为首创,中国共产党从一颗种子长成一片森林,社会得以大刀阔斧地改变、前进;因为首创,红船踏浪远航,驶向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每个潮头浪尖。

拨开历史的云雾,我们看到党的来时路上,那些感人至深的片断。

红船2.jpg

一个湖南人,一位杰出的“首创者”

“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1920年8月,一封石破天惊的信,穿过法国蒙达尔纪夏日长空,飞越重洋,落到湖南长沙的青年毛泽东案头。

毛泽东复信大赞:“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这封信,这句话,是中国共产党叫醒世界的第一声问候。

写信者,湖南青年蔡和森,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较系统全面的建党理论,写下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社会发展史《社会进化史》、第一部中共党史著作《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他成就诸多“第一”,成为中共党史上杰出的“首创者”。

马克思曾引用法国思想家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在建党过程中,蔡和森等一群湖南进步青年,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他们,就是那个社会时代所创造的伟大人物。

红船3.jpg

新民学会,“大学之道在新民”

1918年春,细雨纷纷,青年毛泽东、蔡和森手拿雨伞,脚穿草鞋,围绕洞庭湖区开始做大规模社会调查。他们身无分文,如苦行僧行走大地,却得到无产阶级的无私帮助。他们认识到一个真理,“天下农民是一家,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是朴素的共产主义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后在进步力量的集结中升华。

1918年4月14日,由毛泽东、蔡和森发起,成立湖南第一个进步团体新民学会。麓山脚下,湘江之滨,朱张渡对岸,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子升、李维汉、陈绍休、萧三、邹蕴真等14名湘湘热血青年挥斥方遒,宏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往后岁月,新民学会发展壮大,始终铭记“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紧跟革命大潮,将创新、进步的基因刻入骨髓。

红船4.jpg

留学蒙达尔纪,“改造中国和世界”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个叫蒙达尔纪的法国城市正等待着中国青年的到来。

1919年开始,中国进步青年追寻马克思主义发源地的欧洲,掀起赴法勤工俭学潮,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蔡畅等19位新民学会会员到达蒙达尔纪。

蒙达尔纪蜿蜒的河道、静美的生活、遍布米黄色石灰岩建筑的街市,给蔡和森另一种文明体验。

“吾人之穷极目的,惟在冲决世界之层层网罗,造出自由之人格,自由之地位,自由之事功。”他“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红船5.jpg

1920年7月,新民学会旅法成员集结蒙达尔纪。蔡和森提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新方针,同时发出“主张组织共产党,使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先声。

他激动不已,相继写下三封信,寄给毛泽东、陈独秀。

一封给毛泽东的信中,他说:“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在总结欧洲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经验,提出中国的建党步骤,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首创者的意义,就在于划破长夜的封锁,拓出一道光明,照亮世界。

红船6.jpg

从红船到十八洞村,不变的“首创精神”

新民学会筑牢了共产主义的湖南战线。中共一大时,全国58名党员,湖南占近20名,其中大多数是新民学会会员。

红船启航,翻开中国革命崭新一页。湘江与南湖,始终荡漾着同一片浪花。时至今日,“红船精神”依然在三湘大地生生不息,将首创精神高高飘扬。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一个晒谷场,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

两个月后,十八洞村第一任驻村扶贫队长龙秀林到任。

面对“地无三尺平,田为斗笠丘”的困局,龙秀林与村委会果断决定,“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成为幸福的“敲门砖”。

一年又一年,三任驻村扶贫队长:共产党人龙秀林、石登高和麻辉煌,一棒接一棒,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泥里、水里、风里、雨里一起干,在脱贫攻坚战场书写新时代的“红船精神”,将党的首创精神定格为人生信条。

十八洞,慢慢走出贫困谷底,由“精准扶贫”首倡地变为全国精准扶贫典型。

红船7.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从新民学会、蒙达尔纪、红船,到今天的十八洞村、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湖南人以共产主义信仰为精神支柱,将“红船精神”刻入脊梁。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绽放出璀璨光芒,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和能量。

党的第一个百年即将到来,征途无限,我辈当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重温新民学会时那振聋发聩的话吧!“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文/陈晓丹   图/唐盈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