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关键词系列⑤】今日关键词:务求全胜
一场大病,党和政府“妙手回春”,白衣天使“华佗再世”,治愈只是迟早问题。
然而,“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越是“感觉快好了”的节点,越要细心护理、巩固疗效。“病去如抽丝”,修复比对毁损,毕竟过程缓慢,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如果察觉不到暗礁险滩,不知“泾溪石险人兢慎”,而是忘乎所以,认为万事大吉,可能“平流无石处”反闻沉沦。旧病若复发甚至反弹,一个多月全民苦战成果岂不前功尽弃、付诸东流!
习近平总书记“2·23”重要讲话又一次“对症施药”: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这一场疫情危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连用三个“最”来表述,还不足以令每一个人警醒吗?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警示我们:疫情防控形势虽积极向好,但距离全胜奏凯,还有一段路程必须逆水撑舟,不能小胜即满、小进即安,让思想防线麻痹大意摆起了“庆功酒”,仍得“不待扬鞭自奋蹄”。
务求全胜,号准松懈松劲、疲劳厌战“病脉”,湖南省委开出了一剂剂良方: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头脑清醒;突破常规思维,学会“反弹琵琶”;善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一切只为杜绝战况逆转,确保万无一失,不可“一失万无”。
前一阵子,湖南控增量、去存量、防变量,抗疫“组合拳”虎虎生威打出了成效。确诊病例低新增、“无新增”,治愈线拉高一天天核减了存量,控增量、去存量日益向好时,“防变量”显得特别关键。变量决定增量、存量,关系到“控”与“去”战果,牵一发往往动全胜大局。
风险具备突变性、不确定性,“小概率事件”并非“零概率事件”。且恰恰因“小概率”少见,心存侥幸更容易酿成“大后果”。以忧患意识“反弹琵琶”,涵养大概率思维,哪怕“杀鸡用牛刀”,仍要接续补短板、堵漏洞,网格式管理、地毯式排查,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吹哨”。宁可十防九空、“大海里捞针”,也不要漏掉任何一根“针”。联防联控固化了确定性,就能打牢“补丁”妥妥地应对不确定性,就能将风险变量消解于未然。
务求全胜,需继续晨兢夕厉,时刻压实对潜藏风险的警惕性、紧迫感,“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防微杜渐、恰当提防,谁也不要成为一个添乱“变量”。
还记得江西省余江县吗?曾让毛泽东“夜不能寐,欣然命笔”写下了《送瘟神》的“重点疫区”,自1958年消灭了血吸虫病后,2005年以来,每年仍以“一号文件”强调血防,设定了领导干部“查螺日”。60多年如一日,长期观察、反复斗争。与看得见的钉螺对阵尚且如此,跟“看不见”的新冠病毒作战更要斗志不松、小心翼翼。
再长远一点看,生物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非典、新冠肺炎两敲警钟:生物安全篱笆没扎牢,疫情“黑天鹅”极有可能阻滞中国现代化进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弱项,未来该补齐的补齐、该堵漏的堵漏,我们还远不能言胜。
愈挫愈勇,中华民族一直带着忧患意识在路上,不断于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始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我们就不会“逸豫亡身”,就能“忧劳可以兴国”。
抗疫关键词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