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助学扶贫公益活动。
红网时刻12月24日讯(记者 贾星 通讯员 杨坚)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是新宁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摘帽年,新宁县扶贫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年度减贫目标任务,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做到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截至目前,该县未脱贫人口1306户3248人,漏评率为0,错退率为0,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57%,全县1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达到贫困县摘帽标准。
2019年,该县计划24369名贫困人口脱贫、2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整体摘帽。经村申报、乡镇核实、县抽查复核、市州核查后确定脱贫人口为24563人,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100%;26个贫困村在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电力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低保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村级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等十个方面全部达标,贫困发生率均在2%以下,全部通过市级核查,目前退出贫困人口和出列贫困村已全部在国扶系统标识。
该县严格执行“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强化资金保障,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变、集中使用、注重实效”的原则,2020年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5亿元,继续执行现行帮扶标准,提高脱贫整体质量。
全县2019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为8063元,增速为10.1%,比全省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预测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085元,年度增速为10.5%。严格落实“五联制度”“三走访三签字”,深入开展驻村帮扶“三述三评三公开”工作,全面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确保提升扶贫成效,群众满意度达98.28%以上。
新宁黄龙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贫困对象精准识别、精准退出
规范识别程序,做好贫困户动态调整和基础数据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切实解决漏评的问题。今年两次动态调整共新识别85户316人,无漏评人口。严格执行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摸清贫困户家庭收入,核实“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对24563名拟脱贫人口进行信息比对和抽查复核,信息比对全覆盖,抽查复核比例为29.8%,比对抽查贫困人口脱贫合格率100%,无错退人口。全面贯彻“脱贫不脱政策”,继续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帮扶措施,确保已脱贫户稳定脱贫。今年有2户7人已脱贫人口因病因灾返贫,均按程序重新纳入。
驻村帮扶实现尽锐出战
按照“每个贫困村工作队员不少于3人,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工作队员不少于2人”的原则,共选派761名党员干部进驻到305个行政村(社区)开展驻村帮扶,实现驻村帮扶工作全覆盖。选派干部8173名,结对帮扶贫困对象32223户,实现了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将省、市、县三级工作队一并纳入县级管理,规定驻村队员每月驻村天数不少于20天,并实行手机APP签到与纸质签到同步管理,确保工作力量向脱贫攻坚倾斜。
各驻村工作队聚焦目标,凝心聚力,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省机场管理集团驻金石镇罗源村工作队积极探索“331+”产业扶贫新路(即建设3个生态种植基地、发展3项养殖、提质改造罗源村竹加工厂为“扶贫车间”,带动100余人就业,村集体实现增收40余万元,贫困村民参加产业项目务工增收100多万元);长沙理工大学驻水庙镇枧杆山村工作队创新开展以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消费扶贫等为核心的高校“智扶”,修建500㎡文化大礼堂,创办“爱心公益超市”,受益村民达600人次,大力推进“消费扶贫”进校园,至2019年9月完成消费扶贫额达1029万元;县委办驻石云村工作队新建村集体经济2个,种植猕猴桃、杨梅、柿子等特色水果,年收入达到6万元上;县政府办驻塘尾头村工作队根据村情兴办扶贫工厂,解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进村宣讲扶贫政策。
“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产业扶贫方面,2019年中央、省下达该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925.8万元,目前,产业扶贫已投入15561.8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率为91.94%。新培育农产品规模企业2家,成立专业合作社141个,114个贫困村8223户贫困户入社,实现有贫困户参与的专业合作社全覆盖。累计发放各类产业奖补5186.37万元,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全县22家龙头企业对108个贫困村进行帮扶,覆盖率94.7%,按照“企业+贫困户”的模式,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签订帮扶协议。组建县、乡两级技术培训团队,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技术培训,实现每一户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把消费扶贫纳入社会扶贫大系统,以开展工会活动集中采购、食堂团体定向认购等方式采购农副产品,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着力推进电商扶贫,建成电商扶贫服务站点156个,实现全县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全县农产品网销达到1.8亿元。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果蔬博览会等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崀山脐橙荣获“2019年度中国果业最受欢迎的柑橘区域公用品牌10强”。
就业扶贫方面,就业扶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9%;“四个渠道”吸纳就业贫困劳动力1042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72%。就业扶贫措施全面落实,发放补贴1224.08万元;建成就业扶贫车间64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23.1%;组织贫困劳动力赴长沙参加专场招聘会8次,达成就业意向186人;举办专场招聘会4次,达成就业意向2501人;确定就业扶贫基地5个,开发扶贫岗位1500余个,推荐1600多人次,动态跟踪2000余人次。全县共转移就业35380人,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85人。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1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1%。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完成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扫尾工作,全县所有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100%;完成拆旧复垦工作,旧房拆除率达100%;实施后续帮扶工作,建立一户一策、到户到人的动态管理台账,做到因户施策,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扶贫车间。
农村危房改造方面,投入资金6258.13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06户,其中新建房屋979户、加固维修627户,解决了4776人的住房安全问题。对全县所有四类对象房屋进行全面鉴定,鉴定为A、B级的房屋张贴住房安全明白卡,鉴定为C、D级的纳入危房改造范围,已实施危房改造的房屋填写《房屋基本安全评定表》。同时,组织对四类对象房屋鉴定进行复核确认,将鉴定结果告知农户,实现四类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严格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组民主评议、乡(镇)审核确定、县级备案审批等程序,做好“三级公示”,确保了阳光操作。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危改补助资金通过“两折两卡”按工程进度分两次直接发放给帮扶对象本人。实行一户一档农户档案管理制度,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农村住房信息系统匹配,确保系统数据信息的真实、完整,没有重复数据。
教育扶贫方面,把控辍保学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县、乡、校、村、组”五级控辍保学责任制度,落实“三帮一”关爱帮扶机制,确保“应读尽读”。2019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89043人,小学、初中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人数18510人,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人数696人,入学率100%。通过贫困人口数据、学籍数据和资助数据“线上线下”反复比对,做到不漏发、错发,确保“应助尽助”,共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资金6.99万人次、2640.90万元。对职业教育在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做到应补尽补,共落实春季职业教育补助2625人393.75万元,秋季公示3102人。297人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完成省定任务的124.8%。
创业扶贫培训。
健康扶贫方面,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补贴110元/人;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扶贫特惠保”,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居民医保和“扶贫特惠保”全部“应保尽保”。医疗救助资助参保215.49万元,县财政资助参保1375.60万元,参保率100%。建立备用金制度,每月及时结算,资金足额到位。县域内医院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缓解贫困人口垫资难。截至10月,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共住院24396人次,在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88.68%。全县大病集中救治5047人,累计救治6854人,救治率100%。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慢性病随访25768人,签约率100%。严格执行分级诊疗政策,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救治34472人次,其中县域内就诊30389人次,就诊率达88.15%。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提质改造,18家乡镇卫生院新建了门诊楼,配备注册全科医生35人,其中乡村全科医生19人。采用本土化乡村医生培养和安置、统筹执业助理医生使用和乡镇卫生院派驻医务人员等办法,消除5个行政村卫生室“空白村”。
兜底保障方面,截至11月底,保障农村低保对象6481户10527人,其中兜底保障对象9765人、低保对象777人,共发放农村低保金2303.22万元。月发放低保金207.38万元,人平补差202元/月,超出省定标准5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92户9773人被纳入农村低保,得到有效保障;按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退尽退”的原则,全年新增农村低保1791户1946人,取消497户537人。对新增的1623户2171人城乡低保对象,全部通过省厅信息核对平台进行信息比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比例100%。采取日常办证和上门评残相结合的方式,办理残疾人证2482人次。全县持有二代残疾人证172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7729人,按规定共发放两项补贴11.06万人次、649.55万元。
电商扶贫。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98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37处,基本建成覆盖全县所有村组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网,乡镇集镇通水率达100%,所有农户可通过自来水、打井、饮用山泉水等方式取水,有效解决了42.5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达到省定脱贫标准。投资1.79亿元用于交通扶贫项目,全县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客班车通达率100%,所有线路水泥路加宽至4.5米;投资6095.67万元,完成窄改宽工程181.55公里;投资928.34万元,完成安防工程58.51公里;投资147.19万元,完成危桥改造2座;投资6752.39万元,完成贫困村公路建设95.07公里;投资3952.96万元,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71.86公里。
生态补偿脱贫方面,精准选聘生态护林员,全县选聘续聘的403名生态护林员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严格按月考核,对选聘的生态护林员实行“县建、乡管、村用”的管理机制,确保各村生态护林员尽职尽责。及时发放资金,管护补贴已发放三个季度211.58万元;发放林业产业奖补项目1046.55万元;19.99公里林区道路建设全部完成县级验收,共支付1490.20万元。
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大幅提升
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4亿元、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50万元、县本级投入5779.5万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明确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方向和范围,制订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扶贫资金规范使用。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安排,精细编制资金使用方案,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保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实施“四自两会三公开”、政府采购或招投标等建管模式,建立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对全县扶贫资金进行财政检查和资金绩效评价,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网络扶贫助学活动。
脱贫攻坚责任全面落实
年初,该县与16个乡镇、乡镇与305个村(社区)分别签订了责任状,明确脱贫攻坚责任。成立18个脱贫摘帽前线作战指挥部和17个专项工作组,以前线作战指挥部为单元实行区域兵团式作战,以专项工作组为单元实行分线纵队式作战。建立完善了扶贫工作制度、责任清单制度,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一周一调度、一周一数据比对、一周一工作提示、一周一排名、一周一约谈),明确工作不力的后盾单位主要负责人停职驻村抓扶贫,有力保证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工作队员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的落实。
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访全县16个乡镇114个贫困村,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帮助解决具体问题357个。26个出列贫困村全部落实县委书记、县长签字,7122户24563名贫困人口脱贫验收全部落实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签字。
坚持问题导向,以扶贫领域、民生资金、教育医疗等为整治重点,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1-10月,受理和发现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线索993条,立案129件,查处625人,追缴资金577.45万元。
新宁扶贫支柱产业崀山脐橙。
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全面夯实
收到上级反馈的问题数据后,立即进行集中整改,已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严格按照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开展年中和年度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及时录入信息,确保数据准确。反馈该县疑似问题共819户,通过信息比对和入户走访调查,已全部整改到位。截至11月,该县未出现到期逾期情况。2019年放款任务数2550万元,截至11月26日,完成2662.5万元。
按照“项目精准”要求,严格审核入库项目,力求准确无误。2019年脱贫攻坚项目库动态调整后入库项目4954个,总金额9.62亿元;实施的项目为2065个,涉及金额5.03亿元。针对中央对省和省对县成效考核、省领导调研、省常态化调研等反馈的问题,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下发整改方案和问题清单,采取“五项制度”(分线负责制、方案审批制、工作调度制、成效结账制、督查问责制)推进落实,做到一个问题一个整改方案、一名领导负责,直到问题销号。截至目前,151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各乡镇、单位对照问题清单举一反三、逐一排查整改,确保问题清零。
扎实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崀山果业、龙丰果业等9家企业,通过建立产业基地、招工就业等多种形式跟437户146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结对帮扶。组织“泛海助学”行动,2017年、2018年共资助286名贫困家庭的大学新生,总金额143万元。今年对153名申请学生的名单进行核实比对,省工作协调组正在审定最终受助人员名单,待确认后按要求发放。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设立书记县长热线。建立扶贫领域信访登记、交办、销号管理机制,将扶贫领域信访化解处置工作列入年度脱贫攻坚考核范围,严肃查处涉贫信访工作中责任不压实、政策不落实、程序不到位的问题。健全涉贫信访回访机制,对涉贫信访办理不及时,办理结果不满意的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问题不反弹。全县信访总量大幅减少,省办交办信访量同比下降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