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国际艺术区。
红网时刻记者 贺卫玲 通讯员 彭毓妍 长沙报道
数年前,它还是长沙市岳麓区最大的“城中村”,如今,却已崛起为无边界的国际化艺术园,在化蛹为蝶的建设中,后湖各大功能区雏形初显,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后花园正向我们敞开……
“培训村”变身艺术家天堂
1958年,10多个渔民在岳麓山人民公社的组织下成立了岳麓山渔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湖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艺术培训胜地”,各类艺术类培训学校蓬勃发展;2002年,由于经济过快增长加上缺乏长远规划,岳麓山下众多高校及单位的污水都排向后湖,慢慢地后湖成了“烂泥塘”“垃圾场”,培训机构逐渐退出湖岸,空置民房越来越多,明珠黯然失色,成了臭气熏天、垃圾成堆的城中村。2015年9月,后湖科创文化产业园启动,实施优化交通、拆违提质、截流治污、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五大工程,期间,拆除违法建筑3118栋60余万平方米、有机改造民居348栋、修建7条市政道路、拆迁腾地500亩;2018年12月,后湖科创文化产业园全面开园,曾经破败的城中村再次绽放光彩,成了长沙的艺术家集中地、国际艺术院。
在长沙,后湖片区曾因“艺术培训”而出名,依托大学城优势,短时间内聚集了近200家艺术培训机构,一度成为全国知名的艺术培训基地,但也因为产业品质低、规模小、业态混杂而迅速败落。安静下来后,后湖的艺术气息却愈加明显。“衔接麓山、湘江、岳麓书院,环绕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3所高校,放眼全国,很难找到这样的艺术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朱训德认为,后湖不仅自然风光绝佳,人文底蕴更是得天独厚。坐落在后湖西岸的红砖瓦房便是朱训德的工作室,2013年5月,他将自己的工作室搬迁至此。
同样对后湖感情深厚的还有被称为“桃花岛”岛主的赵荣军。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培训机构大面积撤退的情况下,拥有一家美术培训机构的赵荣军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拿出50万,租下后湖中心桃花岛,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复和改造。“我就觉得,后湖可以成为艺术家的一个理想家园。”赵荣军认为,湖南艺术家单个力量都很强,但需要好的平台推动形成合力。
事实上,赵荣军的努力没有白费。三年内,在赵荣军与朱训德等几个带头的艺术家的发动和影响下,艺术家们纷纷回到故土,聚在后湖。在以后湖为中心两公里的范围内,省美术馆、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摄影馆、谭盾音乐厅等20多家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及100多位全国知名艺术家工作室纷纷入驻,一个汇聚了绘画、雕塑、影像、设计等艺术形式的艺术高地正在诞生。
良好的艺术生态促进经济的发展
艺术家们的集聚,带来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转型。后湖国际艺术园作为泛岳麓山创新创意集聚区的重点项目,项目规划面积约2110亩,水面面积610亩。接下来,后湖科创·文化产业园将被打造为一个规模过100亿的科创·文化产业集群。整个园区分为拆迁、有机改造和水环境整治三个区域。
拆迁区域将打造为岳麓中建智慧谷(中建国际产业园),产业定位为科技创新区,将依托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优势资源,为大科城“产学研”转化提供空间和载体。
有机改造区域定位为文化创意区,采取“名家+名室+名企”模式,打造创意设计、艺术、科创梦想等特色小镇,重点引进全口径税收不低于1000元/㎡/年的高税收企业或优质的专业化园区运营企业。
项目创新采用“一奖二租三引四转” 模式,关停违章建筑内门店635家,拆除违章建筑3118栋60余万㎡ ,实施清淤截污、生态修复、河湖连通等整治工程,拉通后湖路、麻园路等7条市政道路,配套建设市政雨污管网近6000㎡,清除淤泥达70万吨。
截至目前,省美术馆、58众创、中非企业合作中心、世纪千府(湖南)公司、湖南天创集建、链道农业、一线智造、中航长沙设计师产业园和范石钟、德必集团、湖南衡一建设集团等近80家企业相继入驻。伟仁集团等优质项目已经签订协议,即将入驻。
“五年之内要将后湖国际艺术区打造成中部最大、全国最好的艺术高地。”后湖国际艺术区董事长赵荣军表示,希望将后湖国际艺术区打造成“让老百姓受益、让艺术家安心、让政府满意”的艺术家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