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米狂雄笔照万古 北宋草书才九人

2019-08-05 10:28:30 红网时刻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与蔡蘘、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并创立“米点山水”。他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但因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被人称为“米癫”。——米芾

绘画欣赏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

米芾,生于公元1051年,卒于公元1107年,初名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其祖居山西太原,后随其父迁居襄阳,世称米襄阳。其曾祖因武艺高强做了大官,其父亲精研儒学,被皇帝赠为中散大夫。其小时候因受官府环境的熏陶,长大后几度做官,历任秘书省校书郎、雍丘知县、涟水军太常博士,最大官至礼部员外郎,有人称之为“米南宫”。

他做官尽职尽责,卓有成绩,当官时把自家财产全部分给族人,一度被传为佳话。更因其在诗文、书画、古物鉴别上颇有建树而留名青史,加之他行为举止怪异,一度以“米癫”号称于世。

米芾《春山瑞松图》

画家米芾,善绘画,堪与书法相媲美。

他善画山水及古圣先贤的肖像。画山水先是学习王洽的,后又从师董源的画法,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这就突破了勾廓加皴的传统技法,开创了一个独特的风格,画史上有“米氏云山”和“米派”之称。

画人物,吸取了顾恺之的画法,自称“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同时,他也作梅花、松树、菊花等花卉画。他很擅长临摹,以致于和真品相混淆不可辨。

他的画清秀脱俗、别出新意、自成一家,颇受时人喜爱,他的“尺缣寸纸,人以为玩”。爱好绘画的皇帝宋徽宗也很欣赏米芾的绘画,一次“于瑶林殿张绢图,召书之”,米芾就反系袍袖,便捷落笔,如云龙飞舞,画成,皇帝非常高兴,没多久便赐之书画学博士。

请将手机横放 更清晰浏览

米芾 《蜀素帖》

书画家米芾,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他既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平淡天真。他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其中,他在山水画上的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米芾 《蜀素帖》局部之《拟古》一

米芾 《蜀素帖》局部之《拟古》二

米芾还擅长书法,是个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他擅长书写大篆、小篆等字体,作字遒劲有力,用笔俊迈,具有晋朝书法家王献之的书法神韵,超妙入神,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他曾奉诏仿照黄庭坚的小楷字体书写周兴嗣的千字文。

后人也赞誉他的书法: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叫人把米芾一生的篆书、隶书、行草书分为10卷,刻在宫廷的石碑上;金代元好问就曾作诗“米狂雄笔照万古,北宋草书才九人”,称赞他的书帖。

米芾 《蜀素帖》局部之《吴江垂虹亭作》

米芾 《蜀素帖》局部之《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米芾非但会写字,而且会评字,他对晋朝以下有名书法家的字体多有品评。

他认为王献之的《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在回答当朝皇帝“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时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称自己书则是“刷字”。

米芾 《蜀素帖》局部之《重九会郡楼》

米芾《蜀素帖》局部之《和林公峴山之作》

米芾 《蜀素帖》局部之《送王焕之彦舟》

米芾中年时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所作的《蜀来帖》、《苕溪诗帖》中可看出这些作品虽然在大格局上仍与晋人书法保持一致性,但整体格调、意趣及造型特征都已经完全是米芾的自家法门,他在系统与创新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走的是一条集古出新的道路。

请将手机横放 更清晰浏览

米芾 《苕溪诗卷》

米芾书法佳世作品有近60种,其中绝大部分为行书。他的主要成就也在行书上,其次是草书。他的行书的代表作有早期的《蜀来帖》和《苕溪诗帖》,这两贴篇幅较长,风格也十分接近,可见他从集古字走向自成一格的前期还保留了许多前人的痕迹,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处理用笔和结体上,追求技法的丰富与完美甚至超过了后来的作品,但整体上尚未达到纯任天然的境地。

而他后来的作品,如《拜中岳帖》《致希声吾莫友尺牍》《箧中帖》等,在境界上则要高得多,这些作品风格放纵奇肆,充满了狂傲之气,又不失文人的风流洒脱,俊逸超拔,整体意境上已经达到了圆满纯熟。

米芾 《苕溪诗卷》局部

米芾的书法风格从形成到最后是基本一致的,尽管不同作品的境界上有差异,但很难找到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作品,他始终对自己高度个性化的风格保持着追求,这个风格主要可以从他用笔的特征和章法上来概括。

在用笔上,米芾多以侧笔为主。侧笔是相对于中锋用笔而言的,它使笔毫欹侧于纸面并与用笔的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笔锋较外露,故能使线条造成爽利峻拔的感觉。米芾将侧锋用笔用到了极致。他又强调笔毫运动方向的多变,追求笔触的变化多端,即“八面出锋”。米芾还喜欢大量的提按顿挫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的幅度往往都较大,富于跳跃性。这一点也是与他的“八面出锋”紧密相关的。

请将手机横放 更清晰浏览

米芾 《吴江舟中诗卷》

米芾的书法在技巧上取得的成就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他的线条竭尽变化之能事,在毫不费力的经营中就能脱落出一种完全出人意料的新招式。在结体上,米芾讲究字型欹侧,姿态夸张。他的欹侧不是一味地向某一方向偏侧,而是多方位地挪移偏侧,使每一个字型都有一种走向。他的字型又大小不一,任其自然。反对状如算子,大小如一的章法,因而章法上能有跌宕起伏的气势。这很符合宋代尚意的思潮。

米芾 《吴江舟中诗卷》局部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

米芾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米芾一生转益多师,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

米芾 《研山铭帖》局部

米芾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这种性情决定了米芾强烈的个性,这与他在艺术上强烈地追求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相符的。米芾之书法,苏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米芾 《研山铭帖》局部

米芾在书法上追晋人的风度,但其早年学书法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他从即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谨,他逐渐地上溯魏晋。由唐至晋是米芾学书历程中一个重要特点,学晋人,他采取“集古字”的方式,即从晋人书法中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故其临摹功夫很深。他推崇王献之甚于推崇王羲之。在他看来,小王更自然天真,尤其是精神的外拓,性情的率真,更符合米芾狂放的个性。

米芾 行书《萧闲堂记》拓本局部一

米芾自幼即聪明好学,六岁时阅读律诗,过目不忘,即刻就能背诵。博览经书,非但弄懂其大意,而且还能作出自己的评论。他写的文章非常奇绝,不剽袭前人的话,以“崖绝魁磊”著称于世,王安石摘其诗句写于扇上,苏轼也很喜爱他的文章,文集中有《睡起闻元章到东园》绝句。

米芾的著作很多,诗歌方面的有《米襄阳诗集》《米襄阳遗集》;有关书画的著作有《书史》《画史》等,其中《书史》介绍并评论汉朝至宋代的名家书法,《画史》叙其平生所见的晋画、六朝画、唐画、五代宋画等。

此外,画家米芾还爱好收藏,精于鉴别,遇到年代久远的器物书画,竭力求取,收藏了王羲之等书法家的书帖真品及石砚。他很会鉴别书画真品,他人书画,一经他品评题字,其价格即增长几倍。

米芾 行书《萧闲堂记》拓本局部二

画家米芾,个性古怪,举止颠狂,诸多行为与世不同。

其一是好洁成癖,未曾与人共用毛巾器物,一次客人看他写字,他和客人对设两案,一人一个,凡是客人摸过的东西,客人走后他都一一洗刷干净。他的居处经常放着几桶水,用来洗手。另一次,皇帝召他写字,写成之后,他捧着石砚跪在皇帝面前说:“此砚经赐臣濡染,不堪复进。”皇帝笑着赏赐于他,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拿着就走,以致于皇帝说“米颠之名不虚传”。

其二是拜石为兄。无为州州府所在地有个巨大的怪石头,样子非常奇怪丑陋,米芾见后惊喜地说:“此足以当吾拜。”于是穿戴好整洁的衣帽,对之再拜,呼之为兄,明代画家郭诩据此画了一幅《米芾拜石图》。其三是衣着仿古,身为宋代人,却不合时势,喜爱唐朝人的服饰,他的穿衣戴帽都仿效唐朝人的,他风神萧散,音吐清畅,眉宇轩然,进趋襜如,走到哪里,都引起人们的围观。

米芾 行书《萧闲堂记》拓本局部三

米芾一生行为古怪,就是临死之前也是如此。

死前一月焚烧他所喜欢的书画奇物,写好跟亲戚朋友告别的信,让人造好楠木棺材,并且坐在其中吃、喝、睡觉。临死前几天,就不吃荤菜,不更衣,不洗澡,烧香静坐,临死之时,召集群僚说:“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于是合掌而逝。

米芾 行书《萧闲堂记》拓本局部四

来源: 纸本艺术馆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