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小道。
南昌新建拖拉机修配厂,邓小平在江西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小平同志当年在拖拉机修配厂的劳动车间。
红网时刻6月26日讯(记者 郑重)6月25日,“薪火相传70载·谱写江西新篇章”2019全国网媒江西行采访团队走进南昌市新建区,来到邓小平同志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感受伟人风范,重走小平同志当年往返走过的“小平小道”。
小平小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望城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为了方便年事已高的邓小平上下班,工人师傅们从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并用炉灰渣铺了一条1.5公里的小路直通陆军步兵学校的住所。邓小平夫妇风雨无阻来来回回在这条小道上走了三年零四个月。后来这条小道被称作“小平小道”。
正是在这条蜿蜒曲折、长满杂草的小道,三年多的时间里,邓小平每天往返于这条小路上,观察着,思考着,等待着,用自己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大道。
小平小道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是邓小平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邓小平夫人卓琳说,“通过三年的观察,邓小平更加忧思国家的命运前途。通过三年的思考,他的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
1975年1月,邓小平接替病重的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他把在小平小道的思考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大刀阔斧地领导整顿。如果没有小平小道的3年,就没有1975年小平同志复出后大刀阔斧地整顿和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大胆而强有力的举措。卓琳说:“从小平小道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在江西的这三年多时间,为邓小平提供了一个学习、观察、思考的相对宽松环境。邓小平利用这个安静的环境,不断地学习、思考,每天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和晚上,看书、看报、听广播,观察复杂的政治局势。较为宽松的环境也让邓小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和恢复,他每天坚持走路,积极锻炼,精神好了很多。在1973年他接到中央的回京通知后,感慨地说:“我还可以干20年。”事实上,邓小平回京后,又为党工作了20年。
小平小道如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旁边新建了一栋“小平小道陈列馆”,并精心保存着邓小平当年劳动过的车间和用过的钳工工作台、工具等。2019年6月25日,“薪火相传70载·谱写江西新篇章”全国重点网媒采访团队重走小平小道,回溯初心,走进“小平小道陈列馆”参观学习,在邓小平同志下放江西三年艰苦岁月中的学习和工作之地,实地感受伟人风范,并集体瞻仰邓小平雕像。
邓小平在工厂里做钳工的工作平台和工具,钳工是当年邓小平留法期间学会的技能。
邓小平当时在南昌新建居住时用过的物品和陈设。
媒体行采访团队走在“小平小道”上。
小平同志当时住在陆军步兵学校的将军楼,小平小道连接拖拉机修配厂和陆军步兵学校,围墙的另一头即是陆军步兵学校。
拖拉机修配厂大院里的邓小平雕像。
媒体行团队在“小平小道陈列馆”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