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诗歌丨聂茂:两弹一星

2019-06-25 15:03:18 红网时刻

微信图片_20201013152548.jpg

????_20190625145540.png

注目礼:两弹一星1

这是一个光荣的集体

把镀金的奖章

埋在最硬的沙漠里

这是一个词

也是全部的动词

是血与肉的集结

我看见

这里的每一个人

男人和女人

都一声不哼

像一个个哨兵

忠于自己的岗位

时间嘀嗒嘀嗒

催赶什么,我进去后

没有人抬头

青草见到花儿

也会打一声招呼

但他们没有理会

没有人愿意等待

因为目标也不说话

只瞪着眼睛

这是一个平常的雨天

上午或者下午

傍晚也行

落雨或者天晴

阴天也好

他们完全

视而不见

仿佛涂了一层沉默

没有谁知道

发生了什么

但我知道

我从这里出来以后

我不再是同一个人

周围的一切也不再是

包括路边的一棵小草

它默默地生长,甚至开出无名花来


这个集体的家谱

很长,任何一本书

都无法写完

1951年

于敏从北京大学

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

隐姓埋名30年

投入到“两弹一星”

高负荷的神秘研究中

夜以继日

像一个带着火

或者刀子出发的人

于敏说

“一个人的名字,

早晚是要消失的。

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

也就足可以欣慰了。”

他让紫罗兰

悄然开花

自己躲在

离春天很远的地方

忠实于自己的选择


1956年秋

王淦昌作为中国代表

来到苏联

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

4年后

他谢绝苏方的高薪挽留

回到北京

并把在苏联省下的14万卢布

全部捐献给贫弱的祖国

1961年4月

王淦昌接受了研制

核武器的任务

他说

“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

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

对于他

黑夜比白天更加辛苦

每一天

都可以将钢铁熔化

把土地嚼碎

他的身上

散发着

像硝烟一样的盐味

他完全沉泡

在追赶的时间中

眼里的血

按摩黎明,一次又一次


1958年

邓稼先在钱三强的

竭力推荐下

义无反顾地

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中

他对妻子说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做好了这件事,

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

就是为了它,死了也值得!”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

被癌症夺去生命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个月

他28年的苦难与辉煌

才得以披露

原来,他每一天

都发出霹雳般的声音

只是因为

写满密码

我们不曾听懂

他每一天

都在经历

一系列驰骋天空的死亡

只是因为

他把笑藏起来

我们不曾看见


程开甲

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

领头人

他不但自己来到基地

还于1969年举家

迁往罗布泊

在荒山野岭

隐姓埋名

日历一翻

就是25年

当被问及参加核试验

最难忘的感受是什么

他老泪纵横

“有了原子弹,

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

我们为核武器事业而献身,

为的就是

让我们的祖国能

硬邦邦地站立于世界。

我们做到了……”

他一开口

就如突然打响的枪声

弹片径直

飞向古老的太阳

飞向因恐怖而冻住的

苍天的双眼

被风吹干的泪水啊


为了确保第一颗人造卫星

研制成功

中央决定成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孙家栋临危受命

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

为防止有人破坏

全国各地

动员了数十万民兵

从发射场到各个观测站,

数万公里的线路上

每一根电线杆下面

都瞪着

灯笼般不灭的眼睛

在难以见到的

水之湄,在噼啪燃烧的

蝉鸣里

孙家栋

耐心地等待

一如等待

唐诗的豪迈

宋词的清越

等待的过程

就是将生命

沉入灵魂的过程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发射成功

伴随着《东方红》的

乐曲,响彻太空

中国人

用创造奇迹的

大手,奋力拉开了

探索宇宙奥秘

和平利用太空

造福人类的伟大序幕


这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个激情燃烧的

光荣的集体

一个在春天里

集合所有的

声音与雨滴

集合了优秀的湖泊和花的

合唱的集体

一位工程师

接到秘密调令

按组织要求

她瞒着丈夫

借口出差

神秘消失

她来到罗布泊

承担测试技术工作

半年后

在孔雀河边的

一棵树下

她与心爱的丈夫

意外相逢

像两棵草

惊讶地站在路边

泪眼婆娑

原来

她的丈夫

也接到密令

并且与她

同属一支特种部队

由于沙漠无垠

信息阻隔

他们近在咫尺

却有着天涯的距离

张爱萍将军

听到这个动人的故事

流着热泪

来到那棵树下

动情地说

“就叫它夫妻树吧,

它是一座纪念碑!”

这对至今

不肯透露姓名的人

把坚强当成平凡

把工作当成爱

把荒野当成家

像狂风撕裂白布

只把将生命的根部

死死扎进戈壁滩上

震颤了的土地里

当黑夜升起来

茫茫寂寞

像挂着一条

被诅咒的蛇

死神一不小心就会

踩响

夫妻俩

强忍着泪水

用有力的爪子

深深地抠入心底的

彼此的思念

“两弹一星”

培育和发扬了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最崇高的精神

那就是

热爱祖国的精神

无私奉献的精神

自力更生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

大力协同的精神

勇于登攀的精神

这种精神

激励和鼓舞了

一代又一代人

这种精神

是中华复兴与崛起的

核动力


请记住这些名字

姓氏笔画排序

邓稼先、于敏、王大珩

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

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

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

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

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

赵九章、姚桐斌、钱骥

钱三强、郭永怀

还有,王承书

504厂唯一女性

她的科研成果

曾轰动世界

从美国回来后

她与丈夫张文裕一起

隐姓埋名三十年

她是死后既有资格见马克思

又有资格见爱因斯坦的人

她最感动人的一句话是

“自己从来没有‘牺牲’的想法。

为祖国工作,

自己怎样也不应看为是‘牺牲’。”

多么质朴的话

多么纯粹的人

以及许许多多

至今不肯披露姓名的人

这些名字

连同一个个伟大的灵魂

相聚一起

构成民族的脊柱

国家的栋梁


这个家谱里的

每一个人,都宠辱不惊

英雄们

你走出我的诗歌

顺着沙漠之海行走

沿途遇见的人

像失散的兄弟

在海里撒网

你本是渔夫

有着同一种肤色

同一种基因

流着同一种文化的血

你跟从太阳

皮肤晒得跟渔夫一样

你撒下网

得到满满的

青铜的果实

你为了洁净世上的房子

取出心爱的鸟、香柏

和朱红色草

你用瓦器盛着活水

把一只鸟宰在上面

用被宰之鸟的血

与活水合在一起

你每天一次

喷洒房子

把别人的鸟

放到城外的田野里

那里的房子有罪

你要洗涤干净

为什么春天

能开出花来

开出的花儿

为什么这样红

我们知道

这一切

都是因为你而绽放

你怀着深沉的爱

和一个个结实的秘密

在未发生的事情前

突然勇敢地

张开花朵


我愿意默默地

跟在你后面

像许多人一样

做好自己的工作

比方,我教书

就站好三尺讲台

我写作

就写好无愧于

自己与时代的作品

而你的形象

永远停留在那里

好像坐在椅子下

好像失落在夜色中

如此这般

又不是这样

我就决定停留下来

轻轻触摸

我突然明白

你的根

扎在粗粝的沙土中

那里的热仍然滚烫

我跟在你的后面

我的影子都燃烧起来


请给予最高的赞美吧

这个英雄群体

雕塑般

矗立在大地

可他们还在上升的途中

还有一批又一批

新的血液

还有继续缄默的嘴

还有他们向云霞道别的

每一个动人的手势

还有青铜的月和不凋之花的

遥遥相约

就那么

隔着银河

隔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老死相依

在一柱烛光里照亮彼此

1,鸣谢:本诗写作参考了李斌《“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与体现》一文,载《人民政协报》,2018年01月25日。

(选自聂茂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之《第十乐章 国家使命》第一节注目礼:两弹一星。)

????_20190527102434_??.jpg

聂茂,湖南祁东县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和湘潭大学。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发表大量诗作。已出版各类著作40余部,其中诗集二部,被《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和《小说月报》等转载作品70余篇次,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和《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等。有作品译介到国外。

来源: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 编辑: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