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工匠精神三湘行|易冉:电焊“花木兰”的火花人生

2019-05-13 17:16:46 红网时刻
00:00
00:00

红网时刻记者李文洁株洲报道

“焊接分为平焊、立焊、横焊、仰焊,其中仰焊是四种基本焊接位置中最困难的一种焊接,因为焊接位置处于水平下方的焊接,仰焊时熔池倒悬在焊件下面….“说到专业知识时的易冉总是那样兴致勃勃。

外人看来,她面容姣好、乐观开朗,只有不经意间撩起头发时才能看见眉尾处那块因为高温灼伤留下的疤痕,而脸上、手臂上大大小小、新旧覆盖的伤疤都见证着这位电焊“花木兰” 19年的火花人生。

初生牛犊前首战告捷

今年37岁的易冉是中车长江株洲分公司组装车间的一名高级电焊技师。从业19年间,她斩获了无数荣誉,高级技师、女子电焊技术攻关队队长、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高铁工匠”、全国首届十佳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被德国媒体称为中国电焊花木兰

但易冉说起自己走上电焊工人这条道路纯属偶然,只是家人觉得焊工找工作容易,易冉15岁便进入技校学习电焊,毕业后进入430厂(现中车长江株洲分公司)成为了一名电焊工。但易冉很快发现学习了三年的手工电弧焊技术已经快被淘汰了,几乎派不上用场,只好硬着头皮从头学起。

夏天车间直逼40度,焊工要穿上厚厚的工作服,再加上头盔、口罩、毛巾,几乎将全身包裹,而且为了保证工艺,不能有风,焊工一天的工作浑身就是在湿透与烘干来回。易冉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伴随着电光闪烁与锤声隆隆,伴随着苦、脏、热、累、呛,重新开始自己的“征战生涯”。

2000年,株洲市举行电焊工大赛,要求参赛队3名队员中必须有1名1978年以后出生的年轻队员,刚参加1个月工作的易冉被单位选中,和两名强将进行为期一周的集训后就参加比赛。结果这名“无名小将”技惊四座,获得气体保护焊第三名。

不断进取中淬炼技艺

首战告捷后,易冉成为厂里重点培养对象,被选派到电焊骨干集训队,集训队里个个都是电焊方面的人才,易冉进厂不过半年,不服输的她决心要“出类拔萃”。于是开始了每天班组、宿舍、培训基地三点一线的生活,苦练气体保护焊、手把焊硬功,不久之后焊接技能有了长足进步。

然而,这离她给自己定下的“出类拔萃”还有很大差距。 “2003年的时候,厂里有一个返工车,因为我在比赛中多次获奖,返工车就交到了我手里,要把它从废品变成一个合格产品,焊接的难度非常大,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是没有做好。”这次失败让易冉意识到,还远远不够。

在工作中反复实践,向集训队的前辈虚心请教,在各种高难度的返工车中不断累计经验,为了看清一条焊缝,易冉第一次戴上了眼镜。

易冉介绍焊接就是“在针尖上跳舞”,有时候需要精确到1毫米以下,比如大赛中0.5毫米就是一个标准档次。正是这种对工作近乎苛刻的要求和实操中的反复试验使易冉离“出类拔萃”又近了一步。

2011年10月,易冉被公司选派与另外三个男同志一起赴德国,参加在德国吕内堡举行的国际焊接比赛。在德国,没有女人从事电焊职业,赛场上出现一个柔弱的中国女孩,已经让德国同行感到惊奇,而易冉的出色表现,更是让德国人啧啧称奇,以至于比赛组委会专门为她颁发了“特别奖”。她参赛的立焊、平焊板作品获德国DVS证书并被公开展示。德国当地媒体称她为中国的电焊花木兰

不忘初心后砥砺前行

易冉在工作中喜欢钻研善于创新,每一次的工作都期望在其中学习到更多知识。

2005年公司开始大量接到国外的订单,焊接需要按照国外的标准,对于工人们来说无疑是个挑战,易冉却认为这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被领导点名调入组装车间新产品试制班,参与3支点矿石漏斗车、C80BH、澳大利亚五联平车、巴西车、安格纳车、FMG敞车等所有国际国内新产品车辆的试制。她不仅掌握了国际通用的焊接标准,而且成为备受赞誉的“国际焊工,先后摸索出了一套领先国际水平的焊接技巧……

2018年公司开始进行焊接方面“以机代人”的技术升级,易冉劳模工作室被邀请参与改造计划的讨论中,同时作为“焊接机器人在铁路货车车体上的应用”项目负责人,易冉带领团队积极运用和创新前沿的高尖端技术,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积极申报了多项国家专利。

现在的易冉相比初出茅庐时的不服输又多份柔和,她看到国家对高端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和电焊行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她意识到个人的“出类拔萃”还是不够的,要将个人的发展同时代精神与时代脉搏结合起来,要发挥自己的时代责任,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要培育新一代优秀电焊人才,为国家建设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在采访的最后易冉说道,未来的产品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有工匠精神的人的竞争,只有精益求精的把每一份工作做好,做到极致,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成为对公司、对国家有价值的人。


来源:红网时刻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