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一首红歌唱出军民鱼水情

2019-04-02 08:56:36 红网时刻

(三)一首红歌唱出军民鱼水情

在井冈山地区,至今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红歌。今天的教学就是在激情的红歌声中开始的。清早八点,我们来到江西干部学院,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红歌。

在学唱教学中,流传在井冈山地区的《映山红》深深的感染了我。这首歌带有浓厚客家文化特征,曲调优美。歌词是:“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英雄儿女哟血染成,火映红星哟星更亮,血染红旗哟旗更红,火映红星哟星更亮,血洒红旗哟旗更红,高举红旗哟朝前迈,革命鲜花哟代代红”。

歌曲《映山红》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这首歌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柔美细腻、悦耳动听的旋律向人们诠释了对红军英雄的无限热爱与不舍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每一句歌词中的一个“盼”字,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急切盼望的心情,唱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苏区人民渴盼红军归来的强烈心声。

今天,许多文艺工作者还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这首经典歌曲,向经典致敬!向红歌致敬!向红军英雄致敬!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总有一种感动从我们的心底涌起。

(四)一份入党誓词诠释党的初心

上午十点,结束了激情红歌会教学后,我们又乘车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井博丰富的藏品,讲解老师讲述的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把我们带到了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烽火岁月。作为一名党建工作者,我看到了一份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见证了党的初心。

在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注重党的建设”部分,我见到了一份我党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这份入党誓词用毛笔写在一块红布上,只有6句话:“牺牲个人,言(严)首(守)秘蜜(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左右两边画着两个不规则的五角星,星内画有镰刀与斧头,两个五角星的五个角内各写着‚中国共产党‛,宣誓书的上方写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C.C.P‛,右方边沿落款是:‚地点北田村中国共产党员贺页朵。

誓词主人贺页朵是江西永新县农民,1927年参加革命,以榨油职业为掩护,为共产党运送物资,安置、转运伤员,并多次参与攻打永新县城。因表现出色,永新县东南特区党委吸收贺页朵入党,入党宣誓是在他工作的榨油坊里微弱的桐油灯下举行的,贺页朵举起右手,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行了庄严的入党仪式。他认认真真将入党誓词写在红布上,更写入了他的心坎间。他识字不多,虽然24个字中有5个别字,但他对每一个字都有真切领悟,让人强烈感受到他灵魂深处的忠诚和信念。今天,这份入党誓词早已褪色,但是它似乎还在娓娓诉说着忠诚的革命故事,深深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在一次伏击战中不幸负伤的贺页朵,无法跟随红军长征,只能留下来坚持斗争,后又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他的心始终与党紧紧相连。在漫长岁月里,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份入党誓词用油纸包好,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永志不忘。1951年,中央赴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来到永新,贺页朵亲手将这份珍藏多年的入党誓词交给了组织。

细细观摩这份入党誓词,那一笔一划虽然粗糙,却饱含沉甸甸的赤诚之心;红布已然褪了颜色,可共产党人的初心永不褪色。战争的硝烟没能湮没红色的誓言,流逝的岁月沉淀着坚定的信念。贺页朵的坚守,彰显了信仰的力量,是“不忘初心”的有力注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天,我们回顾历史,重温这份92年前的入党誓词,就是要时刻铭记,在前进道路上不要忘记当初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

(五)一块石头诞生铁纪军规

下午,我们来到江西干部学院,聆听学院副院长黄书华的专题讲座: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黄院长用深情的语言,详实的史料,严谨的观点,为我们讲述井冈山斗争史,诠释井冈山精神。在黄院长的精彩讲述中,毛主席荆竹山雷打石颁纪律,让我找到了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的致胜之道。

在井冈山茨坪西南面的荆竹山下有一块普普通通的花岗岩,顶端有裂纹,据说是雷击造成的,因此被称为“雷打石”。但这又是一块不普通的石头,因为它见证了一段历史,见证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军纪的诞生。

1927年10月2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荆竹山宿营,与王佐派来的代表朱持柳会谈,为上井冈山做准备。为了部队上山后能与王佐部搞好关系,防止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毛泽东在第二天出发前组织部队集合,登上“雷打石”,向大家训话并第一次提出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毛泽东深知严明的群众纪律对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在领导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要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因为当时部队成分复杂,从旧军队过来参加革命的官兵还存在军阀作风,农军中相当一部分人小农意识严重,加之文盲占绝大多数,要把这样一支队伍改造成人民军队,仅凭说大道理是不行的。毛泽东实事求是,创造性地从日常行为入手,言语通俗,道理简单,易懂易行。部队上山后严守“三大纪律”,很快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共产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威信迅速得到提升。

毛主席雷打石颁纪律,让我们知道了红军是怎样炼成。今天在雷打石前,斯人已去,但是昔日的军规不断丰富完善,让这支人民的军队始终保持着来自人民的底色。

来源:红网 编辑: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