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思润(湖南师范大学)
近日,大象新闻•大象帮接到江西李女士反映,说位于北京通州区的一家儿童康复机构实际负责人突然失联,机构人去楼空,导致100多名孤独症、脑瘫儿童的大约300多万康复费用不翼而飞。该机构因此前康复效果比较明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康复治疗。而在此前一段时间,这家康复机构的财务人员以名额有限为由,频频催促家长们提前预交下一个康复疗程的费用。一位曾在此机构任职的治疗师告诉记者,负责人不仅卷走了孩子们的治疗费用,还拖欠员工工资近两年。(12月4日 大象新闻)
300万康复费用的失踪对患儿家庭而言不仅是经济上的掠夺,更是一次沉重的精神打击。2024年发布的《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仅有19.16% 的家长能够较好承担孩子的康复教育费用,19.08% 的家长表示负担非常重。一位来自陕西的患儿家长告诉记者,“几年来的持续康复治疗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这次预交的康复治疗费还是贷款的。”患儿家长因此前康复效果明显而选择该机构进行治疗,机构却辜负信任与期待,骗走孩子们的治病钱,无疑令人心寒。
其次,孤独症、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的专业指导和训练,康复进程的中断可能导致之前取得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退化现象。康复医疗需求庞大,然而现实中,公办康复机构供不应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全国康复医院数量为706家,与近2万家综合医院的数量相比,仅占3.5%。“僧多粥少”的现象促使一些无法承担相应职能的民间机构涌入该领域,进而导致市场杂乱无章。
近年来,康复机构行业出现过诸多乱象,例如广州一家名为“天道正气”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因涉虚假宣传等行为被立案调查,且导致一名自闭症儿童死亡。此类机构不科学、不人道的所谓“疗法”,不仅无法帮助特殊儿童康复,反而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此外,康复机构从业人员少、资质不健全等窘境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特殊儿童康复权益保护刻不容缓。尽管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等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落地力度和效果仍显不足。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康复机构的资质审核和运营监管,加大对公立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方面的投入,完善康复训练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等相关政策;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应发挥自律和监督作用,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企业、慈善机构、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相关患儿家庭经济援助、心理支持、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救助。只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支持网络,特殊儿童的康复之路才能不再充满荆棘。
来源:红网
作者:向思润
编辑:刘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