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元保费还要“锁”60年?别让保险成 “险坑”
红网时刻
2024-12-05 21:35:03
字号: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邵依帆(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据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报道,金华浦江的张女士反映,她给儿子和女儿各买了一份信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信泰人寿”)的分红保险,10年总共交了23万余元。当时保险营销员告诉她,交满10年,等到孩子读大学就能取出来。最近她发现,保险期实际长达73年,要到2084年才能取。目前,张女士无法提供营销人员存在误导的证据,公司也无法向营销人员核实相关情况,合同已生效13年,张女士要求全额退费,公司难以支持。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其价值在于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经济保障、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近年来,随着公众对风险的认知日益增强,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切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购买保险,将其作为保障生活、规划未来的重要手段。但保险产品种类多样、用途复杂,普通消费者难以准备理解保险的条款和细节。

此次事件中,信泰人寿看似按规矩行事,却暴露出保险行业诸多问题。所谓的“保单承保后,工作人员曾向张女士进行电话回访,张女士清楚相关的条款、责任和义务”是否为形式主义?电话回访制度未能确保投保人对复杂条款的准确理解。并且在纠纷发生后,保险公司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消费者合理诉求,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反映出保险行业在服务和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

张女士的案例绝非个例,随着保险市场的蓬勃发展,一些保险公司为追求业绩,在产品设计上趋于复杂,条款晦涩难懂,而营销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为促成交易,夸大收益、隐瞒关键信息等误导销售行为时有发生。

这提醒我们,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主动学习一些基本的保险知识,了解不同险种的功能与特点,不盲目跟风购买。购买过程中,认真阅读保险合同条款,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及时向保险公司或专业人士咨询,切勿轻信营销员的口头承诺。同时,注意留存购买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宣传资料、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关乎每一个家庭的福祉与社会的稳定繁荣。保险公司应将诚信经营奉为圭臬,监管部门把严格执法当作使命,消费者把理性消费视为准则,三方共同努力,重塑保险行业的诚信形象,让每一份投入都能收获满满的信任与稳稳的幸福,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邵依帆

编辑:刘威成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