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重庆大学)
12月2日,一名学生入学医学博士一个月后决定退学,目前流程已经差不多走完。她表明自己退学的原因是导师和师兄师姐常熬夜至凌晨两三点,并且因为资源少、经费有限等原因,同门间还存在算计和偷窥行为,导致自己压力大到出现躯体化症状,有时突然定定站住,有时突然崩溃大哭。(12月2日 九派新闻)
博士位于我国学历的最高层级。提起博士,大多数人都会露出羡慕、钦佩的表情,在他们眼中,博士学位不仅意味着这个人聪明能干,心性坚韧,还意味着社会阶层的跃升,高薪体面的工作等。而对于博士生退学一类的消息,通常人们会表示不理解,甚至加以指责,他们认为,退学就意味着自己主动放弃了前途光明的未来,不仅浪费了个人将近20年的辛勤努力,还辜负了家庭和社会的期待。对于博士生面临的困境,他们则粗暴地归类为一个理由:是你自己不够努力,是你自己不够坚持,退学就意味着逃避,是一种懦夫行为。
然而,世上所有的困难都能够靠努力和坚持克服吗?博士生真像表面那样无忧无虑、光鲜亮丽吗?博士退学的“Ta”们,不应受到指责,“Ta”们的困境应被更多看见。
博士生的压力来自于多方面,并且只要是“博士生”这个身份,就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部分导师的严厉“push”、贬低,导致一遍又一遍对自我的否定、怀疑;毕业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但发表又十分困难;还有博士论文从开题到答辩的重重关卡……倘若只是普通家庭,还要面对年龄增长却收入微薄的窘迫,以及社会和过去还算优秀的自己所带来的无形压力。在种种压力下,他们疯狂掉头发、重度抑郁,而在不断被打压贬低之中,难以自救。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外表高知,内心已然高危。
博士难以毕业已经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常态。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博士生的延毕率持续上升,2012年就已经突破60%,2018年超过64%。每年,都有许多博士无法如期毕业,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毕业无望,选择退学。
但博士退学的“Ta”们,不应受到指责。其一,我国硕士学制通常为两到三年,博士学制通常为三到五年,他们在做出决定时,已然是将近三十岁或三十几岁的成年人,必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在作为硕士研究生收到博士录取通知时,是满怀欣喜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有所建树的,也肯定为课题和项目付出诸多努力。他们已不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人生这场旅途中,也遭遇过大大小小的困难。但凡有一丝希望和转机,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过往的心血。在高压的环境之下,他们早已变成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倘若一味坚持,崩断的迟早是自己。
其二,退学其实也是一场重新审视自我的结果。博士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学术领域迟迟无法做出一番成绩的自己,到底应不应该继续下去?梳理内心的愿望后,如果发现自己确实热爱学术,渴望能有自己的学术成果,并且也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那就继续坚持下去;倘若发现自己读博只是为了在找工作时有更多竞争优势,并且情形已无法容忍继续下去,那就果断放弃。每个人想走的路都不同,如果发现这条路走不通,放弃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换种角度来看,博士退学其实也展现了一种破釜沉舟、重新再来的勇气。读到博士学位,需要多少年?从小学算起,至少需要21年。不是所有人都能狠下心舍弃如此巨大的沉没成本,很多人往往被沉没成本困住一生,一边想逃离,一边又割舍不下,住在自己亲手编织的茧里,埋葬了自己其他发展的可能性。选择去读博士是一种勇敢,发现自己无法坚持读下去而及时放弃也是一种勇敢。而放弃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人生旅途的新开始。
学历是敲门砖,但也只是敲门砖,并不能成为职场直通卡。博士退学不是结束,只是他们选择了自己真正想去的路。能坚持自然要坚持,因为学习是普通人最简单的出路,但当发现自己已无法继续坚持下去的时候,不妨试试其他的出路。
来源:红网
作者:王婷婷
编辑:陈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