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
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福建省质检院和宁波市质检院采样了112批次样品球类、球拍和跳绳等体育用品,发现30批次产品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不符合率为26.8%。当中主要的不符合项目均为增塑剂,部分样品增塑剂含量超过参考标准限值的200倍以上。这一检测再将体育用品里的增塑剂问题抛到了舆论风口上。
所谓增塑剂,也称塑化剂,是一种用于提升塑料柔韧性的化学物质,日常多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器械、儿童玩具等领域。但经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过量增塑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
这也是为何在体育用品中检测出超量增塑剂,会令大众如此担忧。增塑剂主要以口腔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渗入这三个途径进入人体,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无疑会大量使用体育用品,并且多是皮肤直接接触。如果这其中增塑剂大量超标,那么对青少年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既然过量增塑剂危害如此之大,为何企业敢在生产体育用品时使用过量增塑剂,市场监管部门又如何批准这类产品流出市场呢?归其原因,还是因为体育用品在生产时对增塑剂的使用并没有强制性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在检测中只提到“参考标准”。
在儿童类产品里,对于增塑剂并不缺乏相应国家标准。比如《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等,就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作出了严格的限制要求。然而体育用品中,限量要求目前仍是空白。
伴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体育成为了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青少年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频率都有着显著提高。今年9月,教育部曾表示,要求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那么青少年接触过量增塑剂的时长也将随之增加。这也使得人民群众对体育用品增塑剂含量标准的完善愈发急切。
目前,有一些标准制定也已经提上日程。比如近日就有相关部门专门对跳绳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进行了限量要求,并有望近期公开征求意见。相信其他主流体育用品的标准也将逐步覆盖,以确保体育用品安全无虞,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陈得之
编辑:陈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