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彤(西京学院)
近日,“怀民亦未寝”这一源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古诗词,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网友们以这句充满意境与哲思的古文为引子,纷纷抒发着自己寻找“张怀民”的感慨,或是对深夜未眠的共鸣。这一梗的火爆,不仅展现了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独特解读与情感投射,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古诗词玩梗现象的深思。
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当下,这样的玩梗究竟是对古诗词的创新发扬,还是一种亵渎与破坏?
古诗词,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每一句诗词背后,都蕴含着诗人的独特情感与时代背景。然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古诗词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网友们将不同诗词中的句子进行杂拼,甚至将热门电视剧台词与古诗词混搭,创造出一个个新奇且“毫无违和感”的“新诗句”,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排骨还是炖豆角”“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些“新诗句”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
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人在热衷于创造“新诗句”时,渐渐遗忘了古诗词原句的准确表述、语义和创作背景。一些被玩梗的诗句,其中原本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历史典故和文化价值在娱乐化的过程中被淡化。他们只是简单地截取诗句的片段,或是将其与其他不相关的内容混搭,导致诗句的原意被曲解、误导。这种对古诗词的“误用”,极有可能误导那些对古诗词原本就不太熟悉的人群,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错误的认知。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人们对古诗词精髓的传承,也会削弱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根基。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古诗词玩梗现象。适度的玩梗可以拉近古诗词与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玩梗方式与古诗词中的“用典”手法异曲同工。同时,网友们还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传递观点,为生活增添乐趣。然而,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尊重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古诗词玩梗的底线。无底线的玩梗是对古诗词的侮辱,也是对作者的不尊重。媒体和社交平台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应该加强对古诗词玩梗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力度,防止低俗、恶意的内容泛滥。同时,也应该积极推广优质的古诗词内容和作品,引导公众以正确的方式欣赏和学习古诗词。例如,时间是把杀猪刀——“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谁又能懂——“横玉心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怀民亦未寝”的走红是古诗词玩梗现象的一个缩影。理性地看待这种现象,既要享受其中的乐趣,也要坚守文化的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时代的潮流中,既保留住古诗词玩梗所带来的雅趣,又守住传统文化传承的底线,使古老的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怀民亦未寝”这样的文化热梗成为连接古今、传承经典的桥梁,而非破坏文化传承的导火索。
来源:红网
作者:石晓彤
编辑:刘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