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祺(重庆大学)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有一风俗引发关注,即村民办酒时,乡亲们按当下一斤肉的价格,折现送上礼金。村民告诉记者,按“一斤肉价随礼”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风俗,已经形成村规民约,大家都这么送礼,为的是表达心意,乡亲之间随礼没有压力。不仅如此,村民还告诉记者,在村规民约里有规定,婚丧嫁娶的每桌酒席价格要控制在300元以内。这看似简单质朴的做法,背后却蕴含着移风易俗、回归人情本真的深刻意义,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吹散了长久笼罩在乡村人情往来间“礼金攀比”的阴霾,值得点赞与推广。(12月1日 极目新闻 )
在过往诸多乡村乃至部分城市人情往来场景里,礼金成了衡量情谊“分量”的标尺,“别人送得多,我不能少”的攀比心态作祟,让随礼从原本传递祝福的心意表达,异化为沉重经济负担。多少人,为一场场接踵而至的酒席,勒紧裤腰带挤出高额礼金,只为不落“人情下风”。可如此这般,情谊在金钱堆砌下愈发变味,“人情债”压得人喘不过气,生活也蒙上焦虑阴影。“一斤肉价随礼”依据生活刚需品 —— 肉的市场价格来界定礼金,灵活且务实,既顾全了人情往来面子,又护住了村民的钱袋子,在经济压力与社交需求间寻得精妙平衡,让人情交往不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苦差,而是回归“礼轻情意重”初心。
曾几何时,乡村宴席在礼金“军备竞赛”下,酒席档次也水涨船高。为显 “阔气”、撑场面,鲍参翅肚摆满桌、烟酒选贵不选对,一桌酒席成本动辄上千元,大量食物浪费惊人,与 “勤俭节约”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一斤肉价随礼”像多米诺骨牌的起始推力,连锁带动酒席简约化,每桌300元成本控制,让宴席回归“饱腹、聚情”本位。丰盛不意味着奢靡,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筹备宴席,避免舌尖上的“面子工程”,契合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当村庄酒席回归质朴,有的是邻里乡亲围坐、欢声笑语满院,情谊在质朴氛围中升温,淳朴民风悄然扎根生长。
人情冷暖从来不取决于金钱多寡。儿时乡村,哪家遇红白事,邻里齐上阵,帮厨、搬桌、打杂,靠双手传递关切;主家回赠简单餐食,大家图的是那份热乎劲、亲近感。“一斤肉价随礼”重拾这份质朴,唤醒被金钱裹挟的真情实意。乡村是人情社会“富矿”,优良民风传承数代,不该在物质浪潮冲击下迷失。这份淳朴,是老人回忆往昔时嘴角笑意,是孩童对乡土眷恋源头,更是乡村凝聚力、向心力的“黏合剂”。守护它,乡村才有灵魂。
来源:红网
作者:陆天祺
编辑:刘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