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欣雨(安庆师范大学)
近日,一名在广东的大学生,收到了家乡湖南娄底寄来的青树坪米粉和一封信,信里还提到,“不管身在何处,家乡娄底永远是你的依靠和港湾。”该学生将视频发布到互联网上,引发了热议。各地大学生纷纷在评论区喊话家乡文旅局“学学人家”“希望能收到家乡特产”,各地文旅也纷纷爽快回应“安排”。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却纷纷收到了源于家乡的“爱”。故乡与游子“双向奔赴”,于是这份冬日里不期而遇的温暖与美好,不惧千里,来到在外求学的游子身边。或是一碗热腾腾的米粉,或是皮薄味甜的昭通苹果,又或是香浓醇厚的保山咖啡……这些源于故乡的特产,也许不值多少钱,却包含很多爱,这些熟悉的“老味道”,更是勾勒出绵绵的乡愁与萦绕不绝的想念。
文旅寄特产,学子“晒”特产,这是学子与故乡的“双向奔赴”,这更是一场名为“文化互动”的温暖接力赛。外地求学的学子,主动接过宣传家乡的接力棒,在寝室里、在学校中、在网络上进行接力、分享、传递,让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感受到家乡的特色美食和风土人情。来自各地的人们通过“互换特产”,为“美味”增添了一份“人情”;他们主动成为家乡的“代言人”,宣传家乡的地貌风俗,积极为家乡“贡献一波流量”。
悠悠天地旷,切切故乡情,剪不断的是思念,斩不断的是乡愁。年末已至,来自家乡的这份“特殊的礼物”,也似乎在提醒着远在外地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记忆中的味道一直在,回家的路也从不变。这份寄于年末的特产,代表着家乡父老的祝福,更代表着热腾腾的团圆饭,代表着对在外游子的真情呼唤。
家乡是根,游子与故乡不断双向奔赴,也是真切地希望家乡能够“出圈”,父老乡亲的日子能够“好起来”。如今家乡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对家乡的眷恋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他们回到家乡,重新与这片土地联结。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他们或扎根乡土,成为和村民携手直播卖货的"新农人";或通过短视频宣传身边的风俗风景,成为家乡风物的"代言人";或开办农家乐、民宿,成为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理人"。无数的年轻人回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用汗水与青春换来家乡声名远扬,用拼搏与实干转变“网红”为“长红”。
家乡的富足与变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故乡与青年的“双向奔赴”。故乡养育我们成人,我们也该带着本事回去“反哺”。走出去的青年学子,也别忘了在学成后大步归来,为家乡的发展而拼搏奋斗,与家乡“双向奔赴”一同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邓欣雨
编辑:刘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