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好人吃亏”需要法律“撑腰”
红网时刻
2024-10-12 17:13:41
字号:

第10届评论之星BANNER.png

□石佳林(防灾科技学院)

男子乘地铁上班途中,因救助在自动扶梯上未站稳而向后摔倒的老人而受伤,事后请求联系老人核实情况时,遭到了老人的拒绝。随后,男子起诉了该老人。10月11日,记者了解到,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对此案作出了终审判决:被告老人应支付原告补偿7000元,驳回原告的其余诉讼请求。(10月11日 澎湃新闻)

据报道,2023年12月,原告柴先生在乘坐地铁7号线上班途中,与被告老人共同乘坐镇坪路站上行自动扶梯,老人位于柴先生前方。当老人因站立不稳向后摔倒时,柴先生出手相救,避免了老人摔倒,但因此导致柴先生左跟骨前外缘撕脱骨折,左足和左踝出现退行性改变。柴先生试图联系老人以核实情况,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

在社会的舞台上,见义勇为本应受到歌颂。然而,老人被救助却拒绝确认恩人所做之事的做法,无疑让见义勇为者感到心寒。他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面临经济压力和心灵困扰等问题。

见义勇为、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法院判决老人支付赔偿款7000元具有重要意义。从公平角度出发,见义勇为者不应独自承担因善举而导致的损失。虽然这一补偿无法完全弥补男子所遭受的一切,但它表明了法律的态度——法律不会让好人吃亏。

当道德无法约束某些行为时,法律就成为了坚实的后盾。该判决也向社会传递了积极信号,鼓励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勇敢地伸出援手,而不必因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而退缩;同时也警示被救助者应怀有感恩之心,积极配合后续工作。如果被救助者都像这位老人一样冷漠拒绝,那么见义勇为的美德将会在一次次失望中逐渐消逝。

可以看出,在这起事件中,法律起到了拨乱反正、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完善的机制,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让每一个善良的举动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应,让每一个热心肠的人在帮助他人时没有后顾之忧。

来源:红网

作者:石佳林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