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猫”学生未被录取引热议 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红网时刻
2024-04-09 16:06:56
字号:

近日,网传一报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学位的男子,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却被注明“复试不合格”,原因疑似是其思想品德考核不过关。此前,有多名网友在网络平台向学校反映该考生“曾在学校宿舍录视频虐猫”。更有媒体爆料该生在本科就读期间存在长期以暴力、血腥手段虐杀动物的行为,并且还加入了虐杀动物交流的网络团伙,积极发言并传播血腥暴力恐怖视频,因此受到过当地警方训诫。

随后舆论关注到,该考生又出现在兰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名单。4月8日晚,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官网正式公布了202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拟录取名单,虐猫男子徐某某不在拟录取名单中。

该事件引发网上不小议论,#南京大学回应一考研生成绩第一被刷#、#虐猫考生已参加兰大研究生调剂复试#、#虐猫考生未被兰州大学录取#等多个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亿次,并冲上微博话题热榜。据红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15时,相关话题网上信息约10万条,影响力值达261亿。舆论热议是否应将“虐猫”纳入招生考量因素。

微信图片_20240409154830.png

微信图片_20240409154846.png

舆论认为,将“虐猫”等失德行为纳入招生考核折射育人导向。新闻晨报评论称,招录一个情绪极端,表现出有嗜血、暴力倾向和具有反社会人格,但或许高分的研究生,让其有机会接触国家机密、毒害试剂,或者是走上社会重要岗位,谁能担保其今后不出问题?广州日报认为,教育之重,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更在于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培育。“德”始终是一个重要标准。高校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用好思想品德这把“标尺”至关重要。网民@羙离间祸众国:能进调剂名单这属于程序正义,只要分数够都可以进调剂名单,如果这个程序能被打破,对普通人才是最不公平的。而最后的录取结果是取决于学校的,我们既要保证程序的正义,也要让他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所以无论是南京大学还是兰州大学,都不会录取这种人,品学兼优品字在前!

也有舆论认为,应该给该考生改过自新的机会。网络大V@胡锡进认为,这名考生大约只有22或23岁,他的人生路刚刚开启。他发虐猫视频显然是严重错误的,而且表现了他在心理上可能有某种问题或异样,但是我们的社会应该给他改正的机会,让这个年轻人有出路和希望。失去成为南大物理学院研究生的机会已经是很严厉的惩罚了,希望这名考生真正痛改前非,重塑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也希望在他真正有了悔过之后,舆论场不要对他不断“追杀”,我们的社会要给这个年轻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让他从此处处招人嫌,各个机构对他唯恐避之不及。网民@爱国张慕斯:既然他已经改过自新了,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受到相应的惩罚,不如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将功补过,如果哪个大学有动物学专业的,我建议录取他,然后让他从事动物保护工作,平时负责照顾学校流浪猫的衣食住行,以此来赎罪。

还有个别舆论担忧,以“失德”的标准拒绝录取会“收不住”。网民@sven_shi认为,一些知名的媒体人比如胡锡进,天天喊着要给这个学生机会,让他重新被另外的985录取,为什么?因为担心这个事情收不住。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以“失德”拒绝录取他,其他大学跟着模仿。世界上不止有“虐猫”一个失德行为,比如男生导致女生怀孕不负责,算不算失德?可以录取读研吗?巧合的是,就有网民认为应参照此案例扩大升学考试的考核范围。网民@日月曦羲:终于不是,唯成绩论了。希望以后升学考试,高考,道德素质也纳入考量,比如霸凌等也应纳入考量,而不是只有虐猫,或者虐待动物。

笔者认为,以“失德”的模糊标准来衡量是否录取学生,实际上可能导致无限放大学校领导的权力。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失德失范的事情时有发生,学校做出的相应处理,有的让人直呼“干得漂亮”,有的却引发了不小争议。如何宽严相济、实现更好的平衡,是学校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课题。

以“网络暴力”的倒逼方式让学校不录取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放任“网络暴力”恣意妄为,比如,网上有声音称,兰州大学不录取这名学生是“舆论的胜利”。

因此,在为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未录取“虐猫”学生叫好时,不妨进一步厘清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即研究生录取在思想品德考核上亟待建立和完善可衡量的规则和标准,如此,校方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舆论也不至于干涉到事件本身。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杨波

编辑:白杨波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