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行长继承“家产”,不能只当作童言无忌
红网时刻
2024-04-08 17:10:51
字号:


针对近日公众关注的男孩“长大想当行长继承家产”视频,4月7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作出回应:孩子父母目前的工作岗位符合监管要求和农发行任职回避制度规定,为此他们处于异地工作状态。

这位发言人称,经排查,视频中的学生其父亲是某县支行行长,母亲是某市分行机关部门副主管,孩子的爷爷、外公曾经是农发行员工,均已退休多年,其爷爷是支行普通员工、外公曾担任过另一县支行行长。

相关话题持续登上抖音、微博等平台热搜榜。据红网舆情中心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15时,该事件的网上互动声量达1280万,影响力值近34.01亿,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环球人物、凤凰网、新京报等媒体发布相关报道评论。

图片1.png

(微博热搜第一)


图片2.png

(关键词云图)

有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容乐观。因此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烟草、电信、电力等行业在高校毕业生招聘中不断强调人员回避制度,也正是为了缓解公众对于公平就业的焦虑。在这样的就业大背景下,任何一点违背就业公平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强烈关注。

舆论认为不宜过度解读关注

网民“Ro”:小学生可能根本不懂什么是“继承”,也搞不清楚银行究竟是怎么回事,误以为银行是自己家开的。

网民“小无迪”:在孩子的眼里,祖辈、父母辈都是“行长”,那么自己当“行长”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网民“Ttan”:视频里的男孩年纪还小,该视频的广泛传播恐怕会给他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大家不应把极端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网民“Jame”:谁把涉及小孩的视频传播出来了?相关部门应严肃追责。

舆论质疑家庭教育存在严重偏差

部分舆论认为视频里的小男孩受父母、爷爷都在银行工作的影响,立志要当银行行长,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把银行说成是家产,理想是要继承家产,则折射出背后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偏差。

新京报评论,孩子的职业理想,当然会受父辈影响,如有的孩子立志要成为像父母一样的医生、教师、科学家,长大后当银行行长,当然也可以成为孩子的职业理想。但家庭教育需要告诉孩子,银行行长是不能继承的,要当银行行长,不是靠父母、长辈,从父母、长辈那里继承而来,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环球人物认为,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与空想、幻想不同,理想多是有根据的、合理的。可见,小男孩觉得“继承家产”当银行行长是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事,看见家风家教出了多么严重的问题。凤凰财经认为,此事关系到家庭对孩子的职业启蒙和理想教育,不宜只当成是“童言无忌”,一笑了之。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绝不能把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给扣歪了。

舆论对特殊行业“近亲繁殖”深感担忧

新民周刊报道,早在2019年,农发行总行出台了严格的禁止准入规定,对于与银行员工存在近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予录用。而对于存量的亲属关系,则制定了明确的回避制度,并严格执行。尽管该行新闻发言人此次针对此次事件已做出相关回应,但并未完全消解人们心中的疑虑和担忧。

解放日报评论,时至今日,垄断性国企成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高福利行业,这些行业的招聘也成为公众眼中的就业好去处,在新的就业语境下,很难再看到一家三代人在烟草公司“薪火相传,接力守望”的报道。正观黄河评论,此事件不仅涉及银行的员工管理,更涉及社会公平问题。上观新闻认为,从本质上说,人们在关心这一家三口的就业情况时,怀揣着一种朴素的期待:在所有行业的就业招聘和人事提拔过程中,少一点背景和关系,多给普通人相同的机会。澎湃新闻评论,国企也好,党政机关也好,之所以强调严格的任职回避制度,本质上就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维护公共利益。如果动不动就是“我的理想是接我爷爷我爸爸的班”,那对于大多数求职者、对于社会发展都有害无利。

板结的土壤上长不出娇艳的花。把单位搞成家族化,权力封闭、利益板结、人情蔓延,这样的“历史渊源”亟待破解,任职回避制度必须落到实处。希望这次由小男孩引发的社会讨论,能够促使相关单位深入自查和反思,确保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肖权洋

编辑:白杨波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