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网约车司机拒载日本乘客?披着爱国外衣的谣言何时休
红网时刻
2024-04-15 20:18:32
字号: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梁思齐(重庆大学)

近日,一则“南京网约车司机拒载日本乘客”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并配有车内监控视频。有自媒体称,南京市交通局发布紧急通告,表示将对涉事司机进行严肃处理,此事迅速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大量评论和争议。

然而,经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核实,截至目前,未收到出租车(网约车)拒载日籍乘客的相关举报或投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任何声明。网约车平台以及车辆实际管理人公司等也未收到此类投诉线索。经与视频中的网约车司机联系核实,事发地并非南京。

近年来,与爱国情怀、民族情感挂钩的谣言屡见不鲜。从“中国人在日本不敢说中文”到“中日友好医院是日本人建的”,再到近期“南京网约车司机拒接日本乘客”,这些谣言不断升级,站在所谓“爱国”的立场上,通过捏造事实,煽动民族情绪等手段,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也容易将激化的民族矛盾从舆论延伸至现实,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幸好,在此次事件中,南京有关方面迅速辟谣,有效“降温”,避免社会舆论的继续恶化。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解决问题十分重要,找到此类谣言频发的原因,也能够预防后续同类事件的反复出现。

首先,煽动民族对立的谣言,实际上是公众对于探秘求真、民族情感以及文化认同等心理需求下的产物,是一种另类的情感动员行为。所谓情感动员,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情感运作来唤起、激发或改变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和评价的过程。在此次事件中,情感动员显然成为了被部分自媒体滥用的工具。公众对谣言的反应如此之大,显示出社会大众对未知信息的求证与“揭秘”真相的渴望,而将“拒载日本乘客”的行为上升到民族矛盾与种族对立,继而引发网络舆论极化的现象,是公众对民族尊严的维护,也是在网络中寻求文化认同,获得“被认可”快感的隐秘心理,公众的社会心理需求成为谣言滋生的“沃土”。

其次,部分无良自媒体对名利、流量等社会利益的追逐,成为谣言泛滥的“导火索”。他们利用公众对某些事件的敏感心理和对历史与民族关系的复杂情感,拼接视频,编制谣言并广泛传播,虽说赚取了一时的流量与利益,但这种短视的行为既丢失了身为媒体“传播真实信息,引导正向舆论,推动社会包容与和谐”的责任与担当,也违反了法律法规。“爱国”的谣言,消耗的是公众热血澎湃的爱国情怀,伤害的是公众对自媒体的信任。

“南京网约车司机拒载日本乘客”谣言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面对谣言肆虐,建立完善的谣言反应机制刻不容缓。此外,司法部门、媒体、公众三方主体也需明确责任范围。司法部门面对谣言传播主体要严肃处理,毫不手软;主流媒体要发挥导向作用,助推真相的广泛传播,引导自媒体向善向好发展;社会公众面对似是而非的事情,要保持冷静和理智,积极探索真相,不断提升媒介素养与辨别能力,不让自己成为谣言的“助推剂”。多方合力,机制护航,必将为社会营造真实、和谐、理智的环境。

来源: 红网

作者:梁思齐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