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丨看准了就抓紧干——2024全国两会
青椒观两会⑨:“第一学历”之困,不能简单的“一破了之”
红网时刻
2024-03-07 15:29:40
字号: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陈奇 (井冈山大学)

今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潘复生院士带来关于切实破除研究生招生就业过程中“唯学校”出身论的建议。潘复生称,近年来,在研究生招生和就业过程中又出现了唯学校“出身论”的现象,各个高校存在类型、特色方面的差异,但不应成为深造录取和求职就业的门槛,不能成为用人单位进行人才评价的标尺。

长期以来,“第一学历”的相关话题一直备受关注。关于求职者和求学者因“第一学历”受阻的事件,更是不时见诸报端,有人将其比作求职路上隐形的墙,也有人把其称为向上求学的障碍。现如今,潘复生院士的建议再次引发人们讨论,其中,“建议消除简历第一学历概念”更是冲上热搜。

事实上,针对“第一学历论”的批判并不少见,然而这堵隐形的墙却并未因此破除。究其根本,对于招生院校和用人企业而言,“第一学历”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不可否认,学历和能力确实不成正比,但二者之间却成正相关,通过对“第一学历”的严格把控,院校和企业能够有效地节约筛选和试错成本,简单地把这一切归咎于院校和企业的“歧视”,是有失偏颇的。

破除“第一学历”之困,绝不是简单地否定“第一学历”。在消除“第一学历”歧视的呼声之下,常常被忽视的重要一点是:全盘否定“第一学历”的筛选标准后,预期中的公平真的会随之而来吗?现实是,目前并没有更完善的筛选机制,当“第一学历”被简单否定后,个人综合能力又该由谁来制定标准,以及如何进行考核?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倘若不能妥善解决,消除简历第一学历等措施,很可能就会在捍卫公平的过程中,滑向另外一个不公平。

应该明确的是,需要打破的是“第一学历”歧视,而不是直接否定“第一学历”的作用。诚然,以“第一学历”论英雄,不仅是对当事人后续阶段努力的否定,更可能埋没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甚至衍生出一系列不公平现象。然而“第一学历”与“后续努力”构成了完整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换言之,“第一学历”不应该作为唯一标准,但是可以作为参考之一。当一套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筛选机制形成后,“第一学历论”自然会不攻自破。

归根结底,想要短期根除“第一学历”歧视并不容易。“第一学历”歧视不能简单归于招人方的问题,而是在劳动力过剩和院校扩招等现实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属于整个社会层面的问题,因此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对用人企业和招生院校的针对性规范之外,及时建立一套全面的个人综合考核标准,加强宣传引导等都是必要的措施。实际上,只要个人能够拿出证明自己能力的成绩,企业和院校将思维从“学历至上”转变为“能力至上”,各方都能在这场“双向奔赴”中获益良多。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奇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