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楚雯(广西大学)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二级教授郭桂义拟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拟建议大学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在适应新的人生阶段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压力、紧张、自我怀疑、自卑等,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又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就业、升学等等成为大学生们焦虑感的主要来源。来自社会、家庭以及个人未来规划的压力越来越重,导致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严重时也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由此观之,郭桂义代表基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其作为常年工作在高校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关心、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责任和担当。
不过, “大学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建议,是否切实可行?个人认为,可能还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全面考量。
实际上,心理医生本身也是稀缺资源。“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提出了较大的人才需求。再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群体,是否会因为供不应求而良莠不齐?要知道,脱口秀演员李雪琴曾表示,自己大学时期遭到学校心理医生“背刺”,导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但没有得到好转,反而越来越差的经历。这无疑提醒着我们,要把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质量关。
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还可以打开思路。高校辅导员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辅导员们也应该积极承担责任,根据现实需要提升心理辅导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心态。
此外,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自于长时间以来堆积后的爆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单单着眼于大学阶段,而应将其贯穿到学生成长的多个阶段。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就提出,要加强挫折型教育预防青少年抑郁症,有条件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培训。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综合施策,要通过大量的调研,从庞杂的资料和数据中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探明原因,经过脚踏实地的实践,寻找符合具体情况的办法举措。
来源:红网
作者:黄楚雯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