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民建共成长|与时代接轨 非遗“新生代”让传统文化频频“出圈”
红网时刻
2024-03-01 10:28:20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兵 长沙报道

随着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拉开帷幕,一场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带来的视觉盛宴——《双面绣影》在亿万观众眼前展开。

6.jpg

湘绣作品《龙辰辰》。

《双面绣影》中的湘绣作品,将湘绣的精湛技艺与湖湘文化的精髓巧妙融合,以湘绣的艺术语言在绣绷上向世人娓娓道来。该作品由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李艳,民建会员、湘绣青年艺术家昌妮共同创作。

3.jpg

昌妮正在设计研发。

昌妮便是李艳的女儿,在法国学习产品设计多年,回国后便开始助力母亲“湘绣进万家”的梦想。短短7年的时间,昌妮设计研发的湘绣文创生活品,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不仅“活”了下来,还频频出圈。

“与时代接轨,传统非遗也应该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是非遗“新生代”昌妮的心里话,也是她一直为之奔赴的方向。

传承在“活” 传统技艺融入潮流

自小的环境,加上一生的陪伴,湘绣对于昌妮来说就像是流在血液中的东西,这份热爱自不必说。

从记事起,昌妮就跟着妈妈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绣桌旁长大。“妈妈那种飞针走线的姿态留在我脑海中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从小她便喜欢收集与湘绣有关的工艺美术和产品设计,细细地观察,并随手描绘下来。

66.jpg

昌妮跟随母亲投身湘绣事业。

大学毕业后,她跟随母亲投身湘绣事业。在一针一线、一笔一划中,昌妮在雕琢打磨中潜心钻研,得到了一个新的身份——“第二代湘绣传承人”。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留学进修后,昌妮对湘绣的发展又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她认为湘绣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当下的审美与价值观下,不断推陈出新。

“妈妈的作品都是收藏级的艺术品。太耗时,太少,离大众太远。对于年轻人来说,太贵的刺绣一般买不起。”带着这种理念,昌妮将“湘绣”这个高居神坛的词汇融入了她的产品设计里。

她的设计产品,每一个弧度、角度、长度都必须恰到好处。毫厘之差,产品出来的效果就相差千里。为了让这个环保包符合自己的设计审美,哪怕是5毫米,昌妮都不允许这样的误差存在。

也正因她这些创意创新的“小心翼翼”,才有了一系列既有湘绣工艺又有现代生活实用价值的产品频频“出圈”。

在湖南湘绣城的“李艳刺绣工作室”,走的是两条路。一块是收藏品,一块是产业化的刺绣产品,记者看到很多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件都有了湘绣的身影。有冰箱贴、香薰盒、扇子、车挂、梳妆盒、相框,还有今年春节火爆出圈的首饰盒。

67.jpg

昌妮开创的这些年轻化、潮流化的湘绣文创产品,备受大众喜爱。

绣着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头像与爱晚亭的冰箱贴是她的得意之作。她拿起其中一个介绍道:“这个冰箱贴的底座是清水混凝土做的,像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等打卡胜地都采用了这种材质,这样的质感更具时代性,更贴合年轻人的喜好。”

昌妮开创的这些年轻化、潮流化的湘绣文创产品,让“鬅毛针”“虎凝”这些陌生的词语,进入大众视野。

而昌妮给自己的头衔,不是“总经理”,而是潮范儿十足的“主理人”,这也意味着她会带领湘绣在潮流路上一直走下去。

“活”在当下 擦亮城市名片

“加入长沙民建,是巧合也会是必然。”昌妮如是说。

随着对湘绣的深入探索和经营,让昌妮意识到传统湘绣传承必须面对的难题——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湘绣、认识湘绣、使用湘绣。

“一次机缘巧合,我认识了早些年加入民建的一位朋友,谈吐交流之中,我得知民建有许多开展企业经营的朋友,可以向他们学习取经,从而有助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所以萌生了加入民建的想法。”昌妮告诉记者,“民建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新平台、新机遇,我们的非遗有机会展示在更多人的面前。”

2021年,昌妮四处奔走,在拓展湘绣市场的同时,她用自己非遗传承人和创业青年的身份敲开了民建组织的大门,成为长沙民建马栏山文创支部的一员。

对于昌妮这样的工匠人来说,她直言自己是“i人”,性格比较内向,不爱社交,但恰恰是民建这个大家庭,极大改变了昌妮的性格,拓展了她的朋友圈和业务网。

昌妮特别谈到一段往事,让她倍感温暖。2023年民建长沙市委会青工委总结会议上,昌妮在发言中谈到了湘绣馆的情况,以及对未来湘绣非遗技艺传承的看法,希望能够为湘绣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这件事我本来忘记了,没想到几个月后,民建的朋友带着资源找到我,说要和我一起合作,共同探讨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昌妮说,“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了一个后盾。”

随着昌妮频繁地带着湘绣作品出现在大众眼前,她与民建的缘分也越来越深,“非遗传承人”这个身份在民建也有了更多的展现机会,她想“让传统非遗‘活’起来”的心愿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7.jpg

昌妮最想做的是跟潮牌合作,碰撞新话题,让湘绣真正火起来。

昌妮充分吸取民建会员们关于传承湘绣文化的建议,线下,除了直营店,他们还与湖南省博物院合作推出文创,其产品进驻了长沙国金中心潮玩店。线上,通过“湘绣+互联网”的模式,在各大平台推广湘绣文化,反响十分不错。

“如今,传统湘绣已走进现代生活,文创产品赋予了湘绣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为湘绣产品开拓出更多的应用空间。”昌妮说,长沙本身是一个历史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那么依托长沙的历史文化,就有很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或者是片区,希望用更多的湘绣IP赋能打造长沙新时代文化顶流,让湘绣真正火起来。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编辑:徐丹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