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青椒评论
当《繁花》遇上《大江大河》,看见奋进年代的不同侧面
红网时刻
2024-01-21 19:05:40
字号:

2213e584-af09-469f-ae1f-1f5c4bd60a53.png

□季霜石(南京师范大学)

1月9日,王家卫十年一梦,轰轰烈烈“绽放”了14天的《繁花》在高热度中收官。再早一天,正午阳光“口碑王炸”《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以下简称《大江大河3》)登陆央视一套,三年之约,终于相见。国际名导首拍电视剧出手不凡,国剧“天花板”孔笙攒足期待,两位导演棋逢对手,剧中都出现了1993年,两部作品难免被人拿来对比。(1月18日《济南时报》)

然而,除去正常的对于剧情节奏、演员演技的讨论对比,在两部电视剧的评分区也出现了一些非此即彼的“拉踩式评分”。例如在《大江大河3》的评分区中,就有评论称“看完《繁花》完全看不下去《大江大河3》,艺术造诣水平简直云泥之别”,并据此给《大江大河3》评出极低的分数。

我们不能否认,王导和孔导镜头下的90年代确实看起来截然不同,这种不同首先就表现在视听语言上。《繁花》将王家卫的镜头美学表现得淋漓尽致,单机位的精致构图、独特光影和叙事隐喻,将繁华的上海滩用文艺片般的黑金色调质感表现出来。而《大江大河3》则选择了宽屏电影画幅,用更广的视角,更小的畸变,将角色人物的生活细节尽数呈现,丰富的镜头信息含量,让那段并不久远的记忆如长卷般缓缓铺开。一个是文艺片般的艺术光影,一个是纪录片般的真实呈现,两者虽有差异,却难分高下。

这种不同还体现在叙事角度上。《繁花》从“左手股票,右手外贸”的上海滩新贵宝总的视角,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上海滩为背景,展现着霓虹闪烁的黄河路上生意场尔虞我诈,嘈杂拥挤的进贤路上充满的人间烟火,展现出改革开放背景下一群平凡却不平凡的弄潮儿之间的爱恨纠葛、人生选择。与之相比,《大江大河3》则更倾向于刻画出时代前行的整体风貌,三位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交织错杂,从普通人的生活变化中映射出整个社会的变迁。无论是《繁花》以大见小,还是《大江大河3》以小见大,都不可不谓匠心独具。

其次,在那些用《大江大河3》来批评《繁花》的声音中,“拍得不真实,完全不能带入”的言论尤其常见,而这与两部剧的角色设置和整体氛围有关。《繁花》的主角在90年代就可以豪掷千金,2万6的耳环说买就买,乃至动辄千万的投资金额,确实让很多普通人,甚至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感到咋舌。相较之下,《大江大河3》则更加贴近普罗大众的生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繁花》的设定中,阿宝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他抓住了股市最初的商机,实现了身价的跃升。可以说,在“先富带动后富”的背景下,阿宝就是那些“先富”,虽然人数较少,却也客观存在,并不能由此说《繁花》不真实。

应该说,在看完《繁花》后再看《大江大河3》,确实会令人恍惚,疑惑哪一个才是真实的20世纪90年代。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繁花》和《大江大河3》在视觉观感上虽有不同,却共享着一样的精神底色——那就是抓住机遇,奋楫争先,勇于探索,敢想敢为。和平饭店璀璨绚丽的水晶灯和东海化工厂的仪器轰鸣,交织出90年代中国人民共同的时代记忆。我们应当看到那个奋进年代的不同侧面,用包容的眼光理解文艺作品,这样才能促进更多反映时代的良心之作不断涌现。

来源:红网

作者:季霜石

编辑:刘昱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