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猴猫共处”引争议,是非曲直不能仅单方评说
红网时刻
2024-01-26 19:00:21
字号: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赖世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近日,昆明动物园的“猴猫共处”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游客在昆明动物园游玩时拍视频称猴山里的猴子再次欺负小猫,小猫被猴子拖拽、骑着发出凄惨叫声。动物园内,猴群与猫的共处画面,在部分人眼中是自然生态的多元展现,而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却是对弱小生命的无情欺凌。争议之下,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能仅凭单方的一面之词来评说。

昆明动物园方面表示,猴猫共处现象源于2013年的一次生物防治尝试。面对猴山老鼠成灾的问题,动物园在物理灭鼠措施失效后,尝试引入了流浪猫。结果老鼠数量明显减少,而猫与猴群也逐渐形成了和谐的共处关系。动物园强调,融洽相处10年“未发生互相伤害现象”。

然而,《春城晚报》2017年的报道却为这一说法投下了阴影。报道中提到,初次放入的两只野猫被猴子杀害,后来一次性放入七只猫,才形成了猫群与猴群的平衡。这一历史背景让人不禁对动物园的“和谐共处”说法产生疑问:猴子与猫能否真正实现和谐共处?还是人为干预下的无奈结果?

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也对此事表示了关注。协会发文称,已与动物园取得联系,并呼吁大家耐心等待调查结果。这一表态无疑为事件增加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这起“猴猫共处”事件如同一个生态版的“罗生门”,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解读。动物园方面自然是希望展现自己管理有方、生态和谐的一面;而媒体和动物保护组织则更倾向于揭露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一个基本的事实:动物园作为一个展示和保护动物的场所,其首要职责是确保动物的生存和福利。在这个前提下,“猴猫共处”是否真的是一个可行和合理的做法,需要科学依据和严谨评估。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猴和猫分属不同的生物分类群,它们的自然栖息地、生活习性和食物链位置都有显著差异。将这两种动物人为地放置在同一空间内,是否符合它们的自然生态需求?是否会引发不可预见的生态问题和疾病传播?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此外,从动物福利的角度来看,即使猴群与猫群在表面上能够“和谐共处”,我们也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隐形压力和冲突。比如,猴子可能会因为好奇或嬉戏而拉扯猫咪的尾巴或毛发,这种行为在猴子之间可能只是玩闹,但对于猫来说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又比如,猫咪可能会因为猴子的存在而感到持续的紧张和不安,这种心理压力长期累积下来,也会对猫咪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仅凭动物园的一面之词就轻易下结论说“猴猫共处”是可行的。需要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实地考察来验证这一做法的合理性。昆明动物园在第二次通报中表示,为回应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切,计划近期将猫移出猴山,随后将对猫开展全面体检,确保猫身体机能健康的情况下妥善安置和饲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猫的相关情况。

在多方关注下,真相究竟如何,想必很快会有说法,不妨“让子弹飞一会”,不必仅凭单方面说辞做出判断。同时,这一事件也给其他动物园敲响警钟:作为管理方,必须认识到动物行为的复杂性,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和后果,才能真正做到对每一个生命负责、对每一片生态负责,确保动物园真正成为一个既保护动物又教育公众的园地。

来源:红网

作者:赖世伟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