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徐士洁 张潘 见习记者 任洁 张家界报道
张家界市慈利县杨家坪村。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红网时刻新闻发起“乡村公益照相馆”项目计划,记录和展现乡村老人的精神风貌。近日,“乡村公益照相馆”第七站,我们来到了杨家坪村。
是的,我们“再次”来到了杨家坪村,只是此“杨家坪”,并不是壶瓶山下的杨家坪,而是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距离武陵源景区仅仅15公里的土家村寨杨家坪村。
如果说那个大山深处的杨家坪村是安静的、悠远的,那么慈利县的杨家坪村就是热闹的、充满活力的。
尽管杨家坪村距离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仅仅只有15公里,但因为道路不通,曾经是张家界著名的“贫困村”,直到龙阳公路的建成,贯穿了张家界市区和武陵源景区。从此,这条路成为了游客的必经之路,也成为了杨家坪村的致富之路。
为了拍照,早早等在现场的老人们。
溪畔古树成荫,枯木与嫩芽共存,在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回廊内,村民们三三两两坐着,闲谈趣事。刚来到杨家坪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动人“画卷”。夏季的湖南依然炎热,但当拍摄团队赶到杨家坪村时,将近百位村里的老人已经密密麻麻等在了拍摄点,听杨家坪村党总支委员张辉珍说,有不少老人早上6点就来等着了,“很多老人这辈子都没拍过几张照片,听到有这样的机会,大家都很积极。”为了让他们看起来精神一点,村里的工作人员还为老人们修剪了头发。
李银初(右)和滕建玉(左)。
今年77岁的李银初是原戴家山村的老书记。
李银初和老伴滕建玉结婚55年,也一路见证着杨家坪村的变化。“以前村里都是土路,去镇上要一个多小时,那时候我们连村子都不怎么出。”李银初说,只有到了要买农资的时候,两人才会去,去一次就要把东西买齐。
90年代,村里将路进行了修缮,也陆续通了电,村民的出行有了改善。 直到2006年,阳龙公路修通,大家出行就更方便了。如今已退休的李银初和老伴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玉米,养了鸡鸭,日子越过越好,几年前还一起去了北京玩,“但是没有留下合照。”
“这张照片弥补了我们当时没拍照的遗憾,我们得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李银初说。
田宏友。
他叫田宏友,1949年10月出生于原梨子坪村(后与其他三个村合并为杨家坪村),曾是陆军后勤兵,1973年回到原梨子坪村,当起了村干部。
“那时候与群众一起努力,一起建设村部,架电线,修路,一步步把村子建设的越来越好。”田宏友说,现在的杨家坪村很舒服,村里都是熟悉的朋友,平时有伴玩,偶尔还能出去旅游,韶山、贵州都去过了,2015年村里还组织大家一起去北京,“在天安门前感受到了伟大,非常激动。”
田宏友说,去了这么多地方,还是觉得村里最好,“现在让我去城里住我都不想去了,每天能在村里散散步,和朋友聊聊天,这日子过得舒服。”
如果说田宏友还有什么心愿,那愿望也和杨家坪村有关,“希望把村子的经济搞上去,村民们的钱袋子更鼓一点,生活得更舒服一点。”
雷家信(左一)和李任年(右一)夫妇。
“我们可以一起拍吗?”
拍完了自己的单人照后,李任年老人悄悄问了问摄影,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拉回了准备回家的老伴,两人重新站回了镜头前。
李任年的老伴名叫雷家信,1949年出生于杨家坪村,两人结婚已经54年,但却没有一张正式的合照。“连结婚证的照片都没有拍。”
而这件事情也成了李任年的心病,“一直想着,以前没钱想不到这个事,现在有钱了也舍不得花钱拍一张照。”
“咔嚓!”随着快门声响起,李任年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两人的合照,“一辈子没出过村子,连张家界都没去过,这次在‘天安门’前拍了一张照,倒是有点想去北京了。”
雷家信说,趁着现在身体还好,说不定以后有机会真的去到北京,看一次升旗仪式。
高晓青(左一)和高云青(右一)兄弟。
“来来来,我们一起拍一张照片。”
即将结束全部拍摄的时候,村民高晓青突然拉来了自家兄弟高云青,像小时候那样手搭着肩,留下了一张合照。
今年80岁的高晓青从小和高云青一起长大,“小的时候及家人一起住在一个院子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水,一起打弹珠,一起学二胡,那时候每天都在一起。”
长大后,两人的生活开始发生转变,高晓青选择留在村里,而高云青则在1986年离开杨家坪村去往长沙,在机械厂打工,两人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有时候一年见一次,有时候好几年都见不到。”
随着杨家坪村的发展,10年前,高云青回到故乡安了家,两人也陆续住进了新房。如今两人鬓边都染上了白发,“不能玩水了,也不能打弹珠了,现在就偶尔拉拉二胡。”高晓青说,“小时候我拉的没他好,现在我的技术超大一大截了。”说着两人就笑了起来。
第二天,当我们将两人的合照交到他们手中时,高晓青轻轻抚摸着照片,眼角有些湿润,一直重复着“照得好,照得好”。随后放下照片,拿起了二胡,“来来,给你们拉一曲二胡,听听怎么样。”
早晨是杨家坪村难得的静谧时光,醇厚悠扬的二胡声响彻山谷,唤醒了大家一天的好状态。
两天的时间一共为杨家坪村拍摄了120多位老人的照片。
两天的时间,我们一共为杨家坪村拍摄了120多位老人的照片,有人拿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张照片,有的夫妻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合照,有的兄弟时隔多年再次双手搭肩,找回了儿时的记忆…… 笑声和回忆在这座村庄蔓延。
如今,杨家坪村生活着3328人,张辉珍告诉记者,近年来,杨家坪村以全域旅游为发展契机,依托交通区位优势,结合土家特色和生态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引导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发展特色民宿。但杨家坪村也没有因此止步,依然不断探索着发展路径,“我们目前在尝试中药材种植,以及将民族特色和法治相结合,将杨家坪村打造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村庄。”张辉珍说。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徐士洁 张潘 任洁
编辑: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