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丨大型融媒体报道——大地修复师
大地修复师④丨绿色“稀罕物”遍布锡矿山,易升星的易与难
红网时刻
2024-08-22 14:33:33
字号:

微信图片_20240816111318.png

编者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开展生态修复,抚平“大地伤疤”,再织山河锦绣,是整治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红网时刻新闻、“学习强国”红视频制作基地联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地质院推出《大地修复师》大型融媒体报道,聚焦生态、自然、林业、科研、矿山企业等领域群体,记录他们以匠心巧手,使矿山重披绿装,森林更添翠色,河湖重现清波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816103920.jpg

【人物档案】

易升星,198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冷水江市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籍贯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中南大学构造地质学研究生毕业,地质专业工程师。2012年7月至今就职于冷水江市自然资源局(原国土资源局),先后从事矿业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工作。工作以来,多次被冷水江市委市政府评为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2019-2022年,作为生态修复股长全程参与了冷水江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的科研立项、实施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在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和市自然资源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大胆创新项目实施模式,冷水江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完成后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典型范例,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陈奥男 陈杰 冷水江报道

怀化人易升星没有想到自己与娄底锡矿山这么有缘。

2006年,在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读大二的他来到娄底冷水江市,在锡矿山地带进行地质实习。他踩上光秃秃的锡矿山,放眼望去一片棕色、黄色、黑色的废石和渣土。冶炼厂排出的废气笼罩着山头,空气中弥漫着硫化物的刺鼻气味。

“原来矿区就是这样的。”20岁出头的易升星忘不了那副满目疮痍、遍地废渣的场景。

彼时,锡矿山还未启动系统的整改和修复工作,长期粗放式的矿业开发导致矿区地质环境恶化、山体荒漠化、溪流水系生态严重破坏、多处地面沉陷……锡矿山上长满了坑坑洼洼的“疤痕”。

人生的际遇往往令人捉摸不透。2012年,曾经觉得自己与此再无交集的易升星通过人才引进,回到了锡矿山。当时,易升星很容易就做出了这个决定,他的恋人、也是现在的妻子就是冷水江人。

两年后,他正式开始参与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成了这座矿山的“修复师”。那时,“为了爱情”重回锡矿山的易升星还不知道自己啃上了一块怎样的“硬骨头”。

绿色“稀罕物”逐渐在锡矿山上扎根,易升星也在春去秋来间被太阳晒得黝黑。2023年9月,他被提拔为冷水江市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

10年过去,在易升星等一批批“修复师”的接力下,锡矿山探索出了“生态修复+红色历史+工矿文化+地质研学”的生态修复新模式,百年矿山重焕生机。

微信图片_20240821230305.jpg

满目青绿的锡矿山。

学地质出身,成了矿山的“修复师”

冷水江市称得上是一个采矿“挖出来”的城市。在这个常住人口16万余人的小县城,在鼎盛时期,在锡矿山从事锑采矿、冶炼的从业者达十万之众。

“采矿历史久、规模大,再加上冶炼厂十分集中,锡矿山一度到了没有退路的境地。”易升星说,锡矿山之所以面临如此严重的污染,最大的痼疾在于无序、混乱的开采,以至滋生了“全民皆矿”的乱象。过去,山上随处可见私自开采锑矿的手工选矿小作坊。

“在山上搭一个棚子,可能也就一张桌子那么大。”易升星用手比划着说道:“拿着一个筛子就开始选矿,筛洗出锑,产生的废渣废水直接往山上倒。”

这个过程,当地人也称之为“洗虾”。在冷水江方言里,“锑”的发音和普通话中的“虾”字相近。

“洗虾”洗出了财富,也冲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为了击破乱象,2010年3月,冷水江市重拳开展涉锑企业整治,关闭锑冶炼企业75家,取缔手工选矿小作坊145处,拆除焙烧炉106座。此后,冷水江市实施了多轮矿产资源整顿行动,煤矿从原来的两百余家,减少至目前的4家;锑矿从原来的十余家,整合至现有的2家;锑冶炼企业从原来的百余家,整合至现在的9家。

2012年,易升星再回冷水江,他发现这座百年矿城已经在改变:锡矿山上搭的棚子被拆掉了,运煤的货车不再从城区穿行,街道变得干净了。

过去,冷水江人常说,“一只白鸟飞过锡矿山都会变成黑色。”这句自嘲式俗语里满是当地人民的心酸与苦累。“以前,就算是在市区,出去走一圈鼻孔就黑了,一摸全是煤灰。”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

2013年,湖南省将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1号重点工程,滚动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将锡矿山纳入全省环境综合治理五大重点区域之一。

也是这一年,锡矿山生态修复正式纳入“矿山复绿”示范工程。

次年,易升星从原冷水江市国土资源局(现为冷水江市自然资源局)矿管股进入生态修复股,正式参与进了这场大治理当中。

微信图片_20240821230252.jpg

艳阳下,易升星望向锡矿山。

十余年间,易升星先后参与了“矿山复绿”示范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等多个锡矿山修复项目,亲眼见证了矿山从石漠化到“点点绿”再到“满目绿”的进化之路。

在“不毛之地”种活一棵树

“天上灰蒙蒙,地上满地尘。”如果你曾经踏上过锡矿山光秃秃的山头,就会知道在这里搞绿化绝非易事。

山上的花草树木,栽了死、死了栽,寻常土地里能种的植物在此都无法存活。“种了不知道多少种乔、灌、藤类植物,最后才发现七里香等树木可以种活。”再上锡矿山,易升星指着路边植物说。

锡矿山上的树木多为矮小的灌木,如果在艳阳当空的夏日登山,恐怕很难找到一片遮荫处。但这些在其他地方毫不起眼的植物,由无数人的汗水浇灌而成。

盛夏的锡矿山,炎热、干燥,偶尔袭来的阵阵疾风都带着股热气。在一块面积约140亩的废渣集中填埋场上,几十位绿化工人正在种植黄金菊。为了让山上的景观更加丰富、也为了寻找最适宜的植物种类,他们常常种植不同的花草。“到了深秋,这里又是一片花海。” 易升星说。

微信图片_20240821230311.jpg

绿化工人正在种植黄金菊。

2013以来,冷水江市立项实施了五期“矿山复绿”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2018年,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3.04亿元,由冷水江市自然资源局建设,分为12个标段,通过林地修复、耕地修复、引水工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调研、搬迁避让及房屋维修等工程手段,实现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灾”。

“2019年进行前期的立项、设计,2020年正式施工建设,当年年底验收,我们几乎是在10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12个标段的主体工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易升星告诉记者,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是“白+黑”“5+2”连轴转地赶工期。

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最终如期完成竣工验收。

7月的一个早晨,易升星带着我们游览锡矿山,讲解各处景观的设计规划。“有些人觉得搞绿化修复把花草种下就可以了,但事情没这么简单。”易升星说,在修复过程中,他们考虑的第一原则就是因地制宜。

蓝天白云之下,锡矿山上一处裸露的石林格外显眼,它还有一个豪气的名字“万马奔腾”。“按照最初的设计,这一片石林也是种上抗污树种。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里的地貌很有特点,形状好像无数匹骏马在山坡上奔腾。”易升星介绍道,为了凸显特色,他们最终放弃了最初设想,没有种树而是铺上草皮,以保留原始地质风貌。

微信图片_20240821230259.jpg

裸露的石林仿佛“万马奔腾”。

易升星学地质出身,对于“石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锡矿山起源于泥盆纪,地质结构复杂,有老江冲复式背斜等典型地质遗迹。

第一次来锡矿山就是为了考察地质,因此,当易升星参与到锡矿山修复治理工作时,他就想着要在石头上找亮点。立于锡矿山地质修复和保护区,易升星一边手指着眼前的山脉,一边介绍各种地质的起源、形成、特点,显然了然于心。

今年初,锡矿山获评“三星级”地质文化镇,是湖南省第二个获此荣誉的村镇。

既满足功能需求、恢复生态,又追求外观质量、做出美感,在推进该修复工程的过程中,易升星等一批“修复师”在传统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对锡矿山特有地质遗迹、工矿遗址和红色文化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积极探索了“生态修复+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生态观光”的新模式。

人们常常将绿色视为希望的象征,对于锡矿山的人们来说,感触更加深刻。他们知道,每一抹绿色都得之不易。

“锡矿山的今天留有我的足迹”

破败的矿区华丽转身成为生态游园,曾经逃离的村民们回归了故乡。不仅如此,还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以前因为大大小小的冶炼厂,山上没草没树,连菜都种不了,我只好去外地打工。”土生土长的冷水江人吴勇现如今返乡创业,在锡矿山上开了一家名为“花海驿站”的农家乐。

微信图片_20240821230323.jpg

绿色“稀罕物”遍布锡矿山。

取名为“花海驿站”,是因为农家乐旁边有一个玫瑰园,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示范区“玫瑰爱琴海”景点。每年5月份,玫瑰花开正盛时,花海中游人如织。

易升星告诉记者,锡矿山修复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得到了当地企业的全力支持。“比如说,我们在半山腰处打造了一个生态停车场,那里原本是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处废弃厂房。”

不仅如此,闪星锑业还承担“冷水江锡矿山南矿废渣综合治理工程”“冷水江锡矿山北矿废渣综合治理工程”和“冷水江锡矿山老江冲废渣综合治理工程”等三个国家山水农田湖草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

“这也是合作共赢。”易升星笑着说道:“算好‘生态账’才能算出‘经济账’。”

“以前在外面走一圈衣服就脏了,现在不会轻易一身灰了。” 闪星锑业锑冶炼厂副厂长、总工程师梁俊杰已经在锡矿山上工作了16年,见证了这块“不毛之地”如何长出了花草树木。“环境好了、工资涨了,大家的幸福感都提高了。”

微信图片_20240821230245.jpg

山上的凉亭,常有游人在此歇脚乘凉。

以一座山的生命长度来衡量,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恰恰是这至关重要的十余年,让锡矿山迎来时代的转身。

十余年来,冷水江市政府深入开展“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对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已累计建成防污抗污林1.1万亩、矿区复绿示范基地2万亩,栽植乔木4万余株、灌木9万余株、藤类2万余株,撒播花草籽3.5万平方米。

昔日“灰都”重披“绿衣”。再上锡矿山,在“矿山复绿”的标语处,易升星望着蓝天白云与青山说道:“我很骄傲,这座矿山的今天留有我的足迹。”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陈奥男 陈杰

编辑:陈纲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