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写高考作文丨怀明月之心,入未知之境
红网时刻
2024-06-07 17:49:21
字号:

青椒.png

2024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新课标 II 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吴昆成 (华中师范大学)

事物总如月球般展现着它的两面性,一面已知,一面未知。若想揭开未知的面纱,就必须怀揣一颗光风霁月、通透澄明的心,勇于跨越“已知”的边界。

明月之心,燃于对现状樊篱、认知疆界的挣脱渴望之中。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倘若我们仅仅满足于一孔之见,那便只能囿于一隅、画地为牢,自得其乐。昔日闭关锁国的天朝上国,终在坚船利炮的轰鸣中惊醒,方知天下之大;曾几何时,人们对于地球形状和位置的猜想五花八门,直到人类飞出地球,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每一次对“未知”的探索,都使我们的认知拨开迷雾见明月,照亮真理之路。

明月之心,更需勇立潮头,敢于拥抱“未识”之惊涛骇浪。即使知道月球的背面可能会颠覆以往从月球正面得到的认知,但真正的勇士,从不畏惧这种冲击。人类的思维惯性是强大的,但正是那些敢于打破常规、追寻未知的人,才能逆流而上,最终领航时代。从远古时代跳下树木的那一刻起,到工具的发明、双手的解放,再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都离不开那些怀揣明月之心、勇于面对未知的先驱者们。

明月之心,仍需巧织“已知”与“未知”经纬,找准自己的坐标。既不盲目自满于已知,也不畏惧未知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既拥抱“未知”带来的颠覆,又不忘“已知”中那些指引我们来到这里的精神。

那位曾说出“土猪拱白菜”的演讲者张锡峰,他的激情言论或许曾引来过嘲笑和质疑,但当他踏入新的未知之境,经历了新的现实洗礼后,他的认知也得到了改变。这并不意味着他之前的“已知”就是“无知”的,是“无用”的。每个人的成长,总有一段“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阶段。今天的我们并不会批判多少年前那些对未来大放厥词的人,正是这种大放厥词背后“突围”的志气,正是这种“已知”往“未知”的大胆,正是每一次颠覆与重塑,才造就今日与未来的我们。

“明之所在,暗亦相随;暗之深处,光明可期。”明月之心,说得通俗一点,恰似那“土猪拱白菜”无畏的胸襟。无论前途是阴是晴,是圆是缺,皆怀揣着一股不屈不挠的韧劲。成功固然是佳话,失败亦不过是对下一棵白菜的寻觅,淡然处之,不失为生活的智慧。怀抱这般心境,自能培养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自信与气度。即便遭受“未知”给“已知”的冲击,亦能迅速揽明月入怀。

只有这样,在人生的月起月落间,我们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权衡每一次的得与失。

来源:红网

作者:吴昆成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