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青椒评论
盲文高考1.5倍作答时间,公平与关爱同在
红网时刻
2024-06-07 17:41:41
字号:

青椒.png

□苗明泽 (重庆大学)

在今年的高考大军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考生,他们虽身处黑暗,却心怀光明。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报道,今年共有来自江苏、内蒙古、西藏等11个省(区)的15名盲人考生,在高考中使用了为他们专门命制的盲文试卷。这是自2014年以来,教育部门连续第11年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盲文试卷的作答时间延长至普通试卷的1.5倍,更是彰显了教育公平之光,为他们的梦想之路点亮了希望。(6月7日 澎湃新闻)

盲文试卷的出现,是教育公平理念在高考领域的生动体现。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考一直被视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关键节点。然而,对于盲人考生而言,由于视觉障碍,他们难以像普通考生一样通过阅读纸质试卷来答题。盲文试卷的推出,为这些考生提供了平等参与高考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这种人性化的考试安排,不仅体现了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尊重,也彰显了我国教育制度的包容性和公正性。

盲文试卷的命题和制作,体现了教育部门对残疾考生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精心准备。盲文以“方”为单位,每个方有6个点,通过这些点的排列组合表达不同的意思。一般而言,需要两个“方”才能表达一个汉字的音节。这意味着盲人考生在答题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他们需要用手摸着盲文试卷来感知和理解题目。因此,盲文试卷的作答时间被设定为普通试卷作答时间的1.5倍,这既是对盲人考生实际答题能力的尊重,也是对他们付出努力的肯定。

盲文高考的实施,在推动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承载了重要的时代意义。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无形之中提升了残疾人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品质,有力推动了残疾人教育体系的革新与完善。此外,盲文高考的实施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对于残疾人教育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支持,为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营造了一个包容、理解和支持残疾人教育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我们怀揣着热忱的期待,盼望盲文高考能够持续发挥其在教育公平和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与推动作用。我们真诚呼吁社会各界,用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深沉的关怀,去关注和支持那些身处黑暗却心怀光明的盲人考生,为他们提供坚实的后盾和无尽的机会。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为他们点亮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在梦想的天空中尽情翱翔,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苗明泽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