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端午到,粽飘香
“粽”是快乐 | 听风入夏,正儿八经地说说南北粽子的区别
红网时刻
2024-06-05 18:25:30
字号:

粽子是中国人端午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食物。端午节前后,我们不仅可以享受端午美食,同时也会缅怀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即将到来,我们就来说道说道——粽子。

包粽子,为什么要选用粽叶呢?其实不然,只要是可以食用、且有增香作用的绿叶都可以用来包粽子。包括我们周遭常见的粽叶因为自身含有多种天然抗菌成分,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粽叶里含有多种天然芳香类物质,起到提味增香的作用。另外,粽叶中的叶绿素和氨基酸等物质算是植物叶中含量比较高的。

中国自古以来南北方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本就不同,过端午节包粽子肯定也有千差万别。我们整理了部分资料,发现全国各地的粽子“长相”真是千奇百怪。

【粽子的材料】

南方:竹叶、芭蕉

北方:芦苇叶

【形状】

南方:体型小,常见三角形,也有宝塔形、圆棒形

北方:体型大,形状多是三角形

三角粽:很常见的粽子形状,包法简单

• 牛角粽:因像牛角而得名,持握感非常好

• 四角枕形粽:形似枕头,馅料分布较均匀

• 南方四角粽:多以咸味粽为主,馅料丰富

• 北方四角粽:主要以甜口为主,个头不是很大

• 四方粽:横包粽,风格倾向质朴的东南亚风情

• 马蹄粽:形似马蹄,当地也叫马脚杆粽

• 裹蒸粽:向以香滑可口、软硬适度著称

• 竹筒粽:苗族傣族特产、有着竹子的清香

• 塔型粽:多见于广东地区,粽子界的“个头担当”

• 遂昌长粽:寓意“粽越长,情越深”,馅料足

• 哈尼四角粽:哈尼族特产,风味和工艺独特

• 道滘粽:东莞至粤港澳的美食,制作工艺讲究

• 蝴蝶粽:云南蒙自的特色包法

• 粽针穿粽:虽无绳系,却能粒米不漏,免去拆粽繁琐

• 驼背粽:很像驼背娃娃,大的能到2-3斤

• 背崽粽:黔西南地区的特色,造型奇特复杂

• 芦兜粽:圆棒形、粗如手臂,馅料分咸、甜

• 蝴蝶结粽:一半咸味、一半甜味。

• 林旁粽:由林旁树叶编织,造型精美

• 豹纹粽:所谓“豹纹”,就是毛竹脱落的笋壳

• 鸭乸粽:编织整只“鸭乸” 全凭4瓣簕古叶,一气呵成

• 板砖粽:个大馅多,由桲椤包的,叶片自带清香

• 草灰粽:由香禾糯稻草烧成的草灰制作的粽子

• 黑粽粑:水族粽子俗称粽粑,分黑、白两种

• 多依花米粽:由野草做成的五彩斑斓粽子

• 五色粽:海南苗族五色粽,海南岛上的特色美食之一

• 艾草粽:区别于其他综艺,口感清爽不上火

粽子的长相真是五花八门,除了外貌,粽子口味也是我们最多关注的,湖南,多以碱水粽和板栗肉粽最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除了湖南,你还知道全国各地人民偏爱什么样的粽子吗?

应红薯宝宝要求,今日奉上粽子馅地图_1_子秦地理馆_来自小红书网页版.jpg

(图来自中国天气网)

从这张图的统计来看,北方甜粽子为主,南方则多为咸粽子。于是,每年端午节,粽子的甜咸之争总会让大家过足瘾,大家都会讨论什么口味的粽子最好吃。

【馅料】

南方咸派:既有以猪肉、虾米、腊肉、香菇、烧鸡等的咸粽,也有豆沙、莲蓉、蜜枣等为的甜粽,种类繁多(长沙还有臭豆腐粽子)。


北方甜派:种类较少,口味以甜为主,馅料大多都是糯米加上豆子或红枣,有的粽子甚至只有糯米,有时还会蘸上少许白糖。

看完了那么多秀色可餐的粽子,似乎也有了动手包粽子的冲动。那我们就不吝啬,把一些包粽子的方法传递给大家,让我们一起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也是值得我们去认真过的节日之一。从大了说,我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因为,这些文化是我们民族和社会的精神支柱。通过传承文化,我们能够保持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确保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些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传承,我们能够将这些历史记忆传递给后代,让他们了解过去,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这也是塑造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我们的文化传承文不仅是保守和守护,更是民族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吸收新的元素,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往小了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因为节日能让我们对日常生活带来特别的关注和重视,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这种被关注和珍视的感觉能够显著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节日里的仪式感可以赋予我们生活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设定和遵循一定的仪式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目的和价值,从而更加有意义的生活。



来源:红网论坛

作者:唯视

编辑:刘力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