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克制再克制:别让姜萍成为被消费的流量
红网时刻
2024-06-20 20:42:52
字号: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喻嘉仪 (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中专生姜萍获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全球第12名,超越一众名校学子,引发热议。从6月13日媒体报道至今,有关姜萍的话题热度不减。搜索姜萍二字,出现的热搜词条达二十多条。然而,媒体过多的关注,已经对姜萍的生活造成了打扰。媒体应该把握好报道的尺度,不要将姜萍当做追逐热度的工具。

姜萍成为热点后,网上充斥着大量关于姜萍的报道,同质化内容使部分网友对姜萍的态度变得极端、神化和阴谋论的观点也搬上热搜。这些舆论已经偏离了最初报道姜萍事件所希望传达的意向。舆论讨论热点事件没有错,但过度追逐流量只会适得其反。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断挖掘姜萍的个人信息,甚至姜萍周边的人也被打扰,严重影响了姜萍的个人生活。

在这场流量竞赛中,过度的报道只会对姜萍造成伤害。姜萍现在不仅被推上了“神坛”,还面临着谣言的针对。一旦她在后续的决赛中发挥不好,成绩达不到网民的预期,那很可能会迎来一场暴风骤雨。将其推上神坛的网友会质问“天才少女”为何天赋不再,质疑者会以为自己找到了立脚点而继续攻击姜萍……就目前舆论对姜萍集中持续性的报道来看,如果后续不加节制,一旦舆论无法控制,将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这是善良的人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如今流量对于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确实很重要,但是媒体不能被流量所控制。部分媒体过分追求流量,对于内容的把关不再那么严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有所丧失。媒体不能陷入流量思维来生产内容,而忽视新闻的本质和价值。部分媒体为了获得读者的关注,刻意制造情绪爆点,渲染网友情绪来获取流量。这不仅会对自身的声誉造成影响,还会误导大众。我们应当摒弃流量至上的思维,引导公众理性思考构建一个健康的舆论场。

话题的主人公姜萍无心参与到这场舆论风波当中,因此媒体在报道中应克制再克制。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留给姜萍更多时间和空间,让她能够好好备赛。不论正规媒体还是自媒体平台,都需要厘清报道与流量的边界,不要被流量蒙住眼睛,还这个热爱数学的少女一个安静的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喻嘉仪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